《赠李白》原文翻译赏析-杜甫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3 19:22

赠李白作品原文

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释】

[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奉为“诗圣”。

[1]丹砂:即朱砂,道教用来炼丹服食,以求长生。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2]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

《赠李白》原文翻译赏析-杜甫作品

赠李白作品赏析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耀眼的双子星座。尽管他们在漫长的一生中只有短暂的交集,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他们相遇时,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李白刚刚在长安度过了三年供奉翰林的生活,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不论是他的诗歌还是他的“谪仙人”风神,都已名满天下;而杜甫此时尚未写出建立起他在文学史上崇高地位的绝大多数诗作,和李白相比,他还只是盛唐诗坛上一名文艺青年。但年龄和名气的差异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一见如故。在天宝三载(744)和天宝四载(745),他们先后在今天的河南、山东一带同游,“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度过了极为快意的一段时光。这首《赠李白》就是作于两人于天宝四载再次同游后分别之际。

诗中回顾了和李白诗酒论交、裘马清狂的快意生活。从性格、年龄、声名等各方面来看,当杜甫和李白交游时,一定是李白对杜甫的影响更大些。李白笃信道教,曾接受道箓。杜甫在与李白同游时,也跟随李白进行过寻仙炼丹的活动。而李白狂放不羁、傲岸卓然的精神气质,也深深地感染了杜甫。“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就不仅是在写李白,实际上是两人同游时精神面貌的共同写照。

然而杜甫的思想根底毕竟是儒家的,他此时也渐趋成熟。他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不能引导他走向建功立业之路,他和李白至今都如“飘蓬”一般;炼丹活动的没有结果在表面上说是“愧”,其实是反省。“空度日”和“为谁雄”都显示出他对这种放荡生活的警醒。

事实上,杜甫在这次与李白作别后不久,就结束了“快意八九年”的漫游,西至长安,认真地开始了漫长的求取功名的生活。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