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园望-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0 08:53

登乐游园望作品原文

登乐游园望

白居易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注释】

乐游园:又名乐游原、乐游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大雁塔东北。

曛:日落的余光。

霭霭:烟云密布的样子。

遗:抛弃、丢开。垢氛:指浊气。

“耳目”二句:二句意为人的耳目虽然暂时清爽开阔,但胸中依然抑郁不畅。

十二街:唐长安城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共十二街。

间:隔开。

心所亲:指志同道合者。

孔生:指孔戡,元和五年因受诬陷忧愤而死。

元九:指元稹。谪:贬官。荆门:县名,唐贞元年间置,属江陵府。

可怜:可叹。南北路:唐皇宫在长安城北。南北路指来往于皇宫的路。

高盖:肥马高车。借指高官权贵。

【译文】

一个人走上这乐游园,四面全是落日的余晖。东北方怎么显得烟云密布呢?原来是皇家的宫阙高耸入云。喜欢到这个高处站一会儿,就像突然远离了那沉沉的污浊之气。耳目是暂时清爽开阔了,但胸中却还是抑郁不舒畅。向下俯视长安城中的十二条街,绿树隔开了滚滚红尘。虽然满眼都是车水马龙,却见不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孔生因为受诬陷而忧愤地死在洛阳,元九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官到荆门。可叹那些出入于皇宫的高官显贵们啊,你们到底是些什么人!

登乐游园望-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登乐游园望赏析评点

乐游园是唐代长安城中著名的游览胜地,当时的诗人在此留下了数量极为可观的诗作。然而,由于所处时代、人生经历和心境的差异,诗人们抒发的感情也不尽相同,有的抒发对往事的感叹,有的歌颂美丽的大自然。白居易来到此地时,看到的是天昏地暗、烟雾笼罩的朦胧景致。他触景生情,联想到正直人士遭迫害、小人猖獗作恶的社会现实,遂写下了这首《登乐游园望》,抒发了心中的不平与愤懑。

起首二句紧扣诗题,“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诗人到此地的目的本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宁静,然而他看到的仅是夕阳余晖笼罩下朦胧的景象。“独”字表明诗人没有友人陪伴,一人来此游赏,这是实写;由此也可以联想到诗人独善其身、不与污浊之辈同流合污的可贵品格。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可见他是从“垢氛”中来到这里的,周围充满了种种污浊不堪的空气。如今来到乐游园,耳目虽得到暂时的宁静,但胸中仍不免有抑郁不畅之气。在这里,他看到了巍峨耸立的宫阙,看到了长安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车马行人,但就是看不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孔戡、元稹都是诗人的至交好友,一个被诬陷忧愤而死,一个因弹劾贪官,惹恼皇帝身边的近臣,被贬江陵。这些忠心为国的正直之士一个个遭遇不幸,那些整日奔走于皇宫内院的达官贵人都是些什么人也就不难知道了。因此,诗人最后发出了“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的感慨。用“何人”作结,既是疑问,又是感叹,虽含蓄蕴藉,言外之意却呼之欲出。

这首诗含蓄地讽刺了当朝权贵们的小人得志。诗人借景抒情,巧妙而自然,虽未明确斥责权贵们的恶行,但欲摆脱周围污浊空气的孤傲形象却跃然纸上,使那些整日奔走于皇宫内院的得志小人不免相形见绌,丑态毕露。这正是本诗含蓄得体、讽刺巧妙之处。从结构上看,全诗是从登乐游园望见的“宫阙”、奔走于十二街的“车马”及“南北路”上的“高盖车”等多处着手,巧妙地把小人得志、志士遭迫害的事实融于对景色的描绘之中。清人薛雪评价白居易的诗“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一瓢诗话》),这一点在本诗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更多白居易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