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1 00:38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原文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注释翻译

注释

畟畟〔cè cè〕:锋利貌。一说深耕貌。

女:同“汝”。

筥〔jǔ〕:圆形竹筐。

饟〔xiǎng〕:饭食。

纠:交织缠绕貌。

其镈〔bó〕斯赵:镈,一种锄草农具。赵,刺入土地。

以薅〔hāo〕荼蓼〔liǎo〕:薅,拔除。荼、蓼,皆野草名。

挃挃〔zhì zhì〕:收割庄稼的声音。

栗栗:众多貌。

墉:城墙。

其比如栉〔zhì〕:比,排列。栉,梳子和篦子。

百室:众多同族之家。一说众多粮仓。

犉〔chún〕:黄毛黑唇的牛。

捄〔jiù〕:长角貌。

似:通“嗣”,继承,接续。

译文

犁头入土真锋利,
先到南面去耕地。
百谷种子播田头,
粒粒孕育富生机。
有人送饭来看你,
挑着方筐和圆篓,
里面装的是黍米。
头戴手编草斗笠,
手持锄头来翻土,
除草田畦得清理。
野草腐烂作肥料,
庄稼生长真茂密。
挥镰收割响声齐,
打下谷子高堆起。
看那高处似城墙,
看那两旁似梳齿,
粮仓成百开不闭。
各个粮仓都装满,
妇女儿童心神怡。
杀头黑唇大黄牛,
弯弯双角真美丽。
不断祭祀后续前,
继承古人的礼仪。

翻译

上好耒耜真锋利,开始劳作在农田。百谷种子广播撒,种子蕴含生命力。有人前来看望你,担着方筐和圆筐,盛装饭食是黍米。斗笠交错编织成,锄草农具刺入地,除去荼蓼诸野草。荼蓼野草变枯萎,黍稷谷物长势旺。收获庄稼割声响,粮食堆积量众多。高大如同那城墙,排列整齐如梳齿,纳入同族百户家。百户人家盈满粮,妇人孩子得安宁。宰杀黑唇黄公牛,头上长着弯弯角。祭祀之礼要继承,延续古人之风范。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题解赏析

解读

《良耜》的前四句在《载芟》一诗中也曾出现,只不过略变数字。而二诗不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比较接近,堪称描写农事活动的姊妹篇。《毛诗序》认为本诗之旨为“秋报社稷也”,恰与前《载芟》诗的“春籍田”之说形成呼应之势。

全诗共一章二十三句,诗中详细描写了从耕作锄草到秋日收获的整个过程,最后还提到要传承先民留下的农祀仪式,展现了周时农业生产与祭祀活动的密切联系。

赏析

《周颂》中的《良耜》与前一篇《载芟),是《诗经》中的农事诗的代表作。《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良耜》,秋报社稷也。”一前一后相映成趣,堪称是姊妹篇。

《良耜》是在西周初期也就是成、康时期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诗的价值显而易见。众所周知,周人的祖先后稷、公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历来形成了一种重农的传统;再经过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两代人的努力,终于结束了殷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以“敬天保民”为号召的西周王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奴隶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良耜》正是当时这种农业大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此诗中,已经可以看到当时的农奴所使用的耒耜的犁头及“鎛(锄草农具)”是用金属制作的,这也是了不起的进步。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诗中有画”。

全诗一章到底,共二十三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写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层,从“获之挃挃”到“妇子宁止”七句,写眼前秋天大丰收的情景;第三层,最后四句,写秋冬报赛祭祀的情景。

诗一开头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春耕夏耘的画面:当春日到来的时候,男农奴们手扶耒耜在南亩深翻土地,尖利的犁头发出了快速前进的嚓嚓声。接着又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撒入土中,让它孕育、发芽、生长。在他们劳动到饥饿之时,家中的妇女、孩子挑着方筐圆筐,给他们送来了香气腾腾的黄米饭。炎夏耘苗之时,烈日当空,农奴们头戴用草绳编织的斗笠,除草的锄头刺入土中,把荼、蓼等杂草统统锄掉。荼、蓼腐烂变成了肥料,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黍、稷长势喜人。这里写了劳动场面,写了劳动与送饭的人们,还刻画了头戴斗笠的人物形象,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秋天大丰收的时候,展示的是另一种欢快的画面:收割庄稼的镰刀声此起彼伏,如同音乐的节奏一般,各种谷物很快就堆积成山,从高处看像高高的城墙,从两边看像密密的梳齿,于是上百个粮仓一字儿排开收粮入库。个个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妇人孩子喜气洋洋。“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心不慌,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这可说是“田家乐图”吧!

另外,这首诗用韵或不用韵,依据内容的需要而作灵活处理,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畟畟良耜,俶载南亩”,开头两句都用韵,“耜”、“亩”叶之部韵。接着“播厥百谷,实函斯活”两句,却是无韵句。“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三句描写妇女、孩子到田间送饭,句句用韵,“女”、“筥”、“黍”叶鱼部韵,节奏明快。“其笠伊纠,其鎛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这五句写夏日耘苗的情景,句句用韵,“纠”、“赵”、“蓼”、“朽”、“茂”是幽宵合韵,节奏也明快。“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七句描写秋天农业大丰收情景,除“其崇如墉”一句不用韵外,其余句句用韵,“桎”、“栗”、“栉”、“室”叶质部韵,“盈”、“宁”叶耕部韵,同样节奏明快。最后四句,除中间两句“角”、“续”叶屋部韵外,其余两句均无韵。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鉴赏

《良耜》这首诗是西周初期的诗。据《毛诗序》云:“《良耜》,秋报社稷也”。可见,这本是一首祭歌,但诗记叙的主要内容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到最后四句才提到祭祀活动,所以,虽是祭神秋报之歌,我们却可把它作为一首农事诗来读。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锋利的犁头插入大地,在向阳的南亩开始了耕种。诗从良耜耕地写起,这是农事活动的开端。而对良耜的赞美,又显示了人们对生产工具的重视,在农业社会的初级阶段,生产工具的进步往往就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播下百谷,种子在松软的土壤里吸收了水分就饱含了勃勃生机。“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有人来看你们了,手里提着方筐圆筥,里面装着黍米饭。这几句写男子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妇女们送饭到了地头,对这种同心协力、努力生产的场面,诗歌描写时带着一种热情洋溢的赞美之情。“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斗笠的带子系在项下,那锄头真锋利,铲除旱地的荼、洼地的蓼,全靠这锋利的锄头。可以想见,农夫们一定在顶着烈日,挥汗如雨,辛勤地给庄稼除草培土。“荼蓼朽止,黍稷茂止。”除去的荼蓼杂草慢慢地腐烂了,正好成为农作物的肥料,黍米高粱得到这天然的肥料长得更加茂盛了。以上描写了耕地、播种、除草、施肥等生产情况,其中自然包含了农人的辛勤劳动,加上气候正常,下面写秋后丰收就水到渠成了。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这五句写秋收场面,收割时只听到一片嚓嚓声,粮食堆得密密麻麻,高得像城墙,密得像篦子,打开一间间粮仓装粮食。这里,诗歌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又通过叠词的效果摹声摹状,表现了丰收的场景,渲染了欢乐的气氛。“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多间屋子都装满了,妻子儿女都安心了。“民以食为天”,只有仓廪实,才能知礼节。以后则写丰收后的祭祀礼仪。“杀时犉牡,有捄其角。”宰一条大肥牛,把弯弯的牛角献给社稷之神,献给祖先,报本反始,祈求来年获得更大丰收。“以似以续,续古之人。”继旧岁,续往事,按照古人传下的方法行秋报大祭。这既是陈述,又是祝愿,希望年年如此,岁岁平安。

这首诗概括而凝练地写了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反映了人们对粮食丰收的欣喜和追求,这种追求又通过秋报活动反映出来,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文化特征。诗中对便利农业的工具表现了热烈的赞美,说明当时鲁人对生产工具的巨大作用已有所认识。

《良耜》是一首祭歌,却没有西方宗教祭祀歌那种宗教迷信色彩和神秘气氛,而是充满了现实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入世精神,即以对现世人生的追求代替对神的狂热礼拜,这首诗属赋体,诗中铺陈农事生活,有条不紊,用典型化细节概括描写各个生产阶段,生动形象。用词造语朴实、自然而富有表现力。

《良耜》这首诗还影响了后世各种郊祀诗,并为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农耕情况留下了很珍贵的史料。

【相关阅读】

更多诗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