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潜》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0 20:24

《诗经·周颂·潜》原文

诗经·周颂·潜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诗经·周颂·潜》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诗经·周颂·潜》注释翻译

注释

(1)猗与:叹词,犹猗兮。漆、沮:周二水名,分别源于陕西大神山与分水岭,至耀县合流。(2)潜:通“椮”,在水中列木围鱼的器具。一说如本字。(3)鳣:鳇鱼。鲔(wěi):鲟鱼。(4)鲦(tiáo):白条鱼。鲿:黄鲿鱼。鰋(yǎn):鲇鱼。(5)介:助。景:大。

翻译

啊,在那漆沮之水里,鱼儿繁多围椮中。

也有鳣鱼也有鲔,鲦鲿鲇鲤多品种。

用来祭祀供祖宗,求降洪福永无穷。

《诗经·周颂·潜》题解赏析

赏析1

这是一首以鱼献祭于宗庙的乐歌。《毛诗序》所谓“季冬荐鱼,春献鲔”,据《郑笺》解释,冬季鱼性定而肥,故皆可荐;春季鲔鱼新来(当是溯河以产卵),故单荐鲔。以鱼类祭献,使人联想到西安半坡出土陶器上的人面鱼纹,画中人面嘴角各含一鱼,似有闭目满足之表情。它生动表明,具有强大繁殖力的鱼类,系先民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先民对鱼由依赖转而崇拜,进而以鱼祭献祈福。这时“鱼”出现在原始文艺中便被赋予一定观念意义,对生命之两大本能——生存(丰衣足食)和生殖(多子多福),成为一种象征。在《潜》诗中作为诗歌意象的鱼,便有这样的意味。

孔子教育弟子学诗,目的之一是多识于虫鱼鸟兽之名。这首诗也可作为显著例证:短短六句中,就记有六种鱼名,足为漆、沮水产史料,可见先民生产斗争中丰富的知识积累。“潜”之释名,据清人王先谦说,“胡承珙曰:椮,谓之涔……若如《韩诗》谓涔为鱼池,则当入《释地》。《尔雅》既与罭罶罺崔并列,则椮自是围鱼待捕之具。水中列木所以聚鱼……列木水中,鱼得隐藏,有若池然,故曰鱼池。《邢疏》引《小尔雅》,鱼之所息谓之橬。橬,椮也。积柴水中,鱼舍也。是可称鱼舍,亦可称鱼池。若在漆沮水中,而曰别有鱼池谓之涔,韩固不为此训也。潜涔古今字。”(转引自《诗经直解》)今太湖渔民尚用此法,于湖中围木栅以养鱼,称为鱼窝。而《潜》诗已曰:“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可见当时人民已有丰富的人工养鱼经验,此诗便是一条可珍视的记载。“猗与”的赞叹,洋溢着先民对于自身劳动的赞美和惊叹,洋溢着自豪感与幸福感。

这诗几乎谈不上什么艺术手法,它的质朴一如出土陶器上的含鱼人面,虽然简单,却具有一种古拙的美的韵味。“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诗句很直截地表达了先民对于生活的憧憬和祝愿。这种淳朴的美好愿望,一直延续到后来年画所表现的“连年有鱼”的主题。这首诗在句法上有一偶得的造奇,“鲦鲿鰋鲤”句并列四个鱼名,这种堆砌铺陈的句式直接开启了汉赋句法之先河,也对后代某些好奇的诗人产生过影响。如扬雄《长杨赋》“虎豹狖玃,狐兔麋鹿”一类赋句,及韩愈“鸦鸱雕鹰雉鹄鹍”的诗句,实已推波助澜;至于罗隐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和毛泽东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也应算是沿波而讨奇的名句。

更多诗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