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蕃故人》原文翻译赏析-张籍-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时间:2024-02-06 06:08

唐诗三百首第144首张籍的《没蕃故人》,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诗。诗人有友人在唐蕃战争中失踪,为吊祭其英灵而作此诗,并加入对沙场凄凉景象的描述,渲染悲剧气氛。篇末言设奠遥祭,但心中犹存九死一生的希望,悲痛难抑,只能哭望天涯。二句如话家常,语极平淡而意极沉痛,将对故友的情谊与不舍,以及此时且惊且痛且疑的复杂心情表现得细致而深刻。

没蕃故人作品原文

没蕃故人

张籍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没蕃故人》原文翻译赏析-张籍-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没蕃故人译文注释

译文一

前年你出征边关守月支,城下一场激战全军覆没。

从此蕃汉都断绝了消息,是生是死竟是长久别离。

无人去收拾废弃的营帐,旧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

想祭奠你又怕你还活着,此时只好遥望天涯哭泣。

译文二

过去你在西域戍守,城下一战,全军覆没。你在蕃地,我在汉地,音信就此断绝,从此生死不知,长久别离。没有人收拾已荒废的帐幕啊,只有归来的老马还认得残破的旗帜。想要祭祀你吧,又怀疑你仍然活着啊,相隔天涯海角,只能洒下哀伤的清泪。

注释

没(mò)蕃:没即陷落,蕃的本意是指蕃服,也即周代所称统治区外地区,后引申为外族,这里可能是指吐蕃(bō),安史之乱后,吐蕃曾一度强盛,与唐争夺河西和西域,战争频繁。

月支:亦称月氏,中亚古族名,公元前2世纪为匈奴所败,西迁至伊梨河、楚河一带,后又败于乌孙,遂西击大夏,占领阿姆河两岸,建立大月氏王国。这里是以月支指代西域。

《没蕃故人》原文翻译赏析-张籍-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没蕃故人作品鉴赏

赏析一

唐朝中期以后,西北边地经常和吐蕃发生战争,有时还很激烈。这首诗是作者为怀念一位生死不明的出征友人而写的。诗中描写这位友人出征后,他所在军队在一次战斗中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他深深想念这位朋友,料想其已死,想奠祭;但又疑其未死,期望他还活着,将信将疑,心情极为复杂悲痛,只有向着苍天痛哭。全诗充分地表现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十分感人。

白居易赞张籍:“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周紫芝《竹坡诗话》云:“唐人作乐府诗者甚多,当以张文昌为第一。”刘放称其乐府诗“清丽深婉”。贺贻孙称其诗“深秀古质”。

赏析二

对于诗题中的“蕃”字,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既可以解释为广义的蕃地,也即异域,也可以解释为吐蕃军队。观诗中“戍月支”一语,则故人失踪处应在西域的唐境,属于在防守性战争中战败而失去消息。有人将“戍”字解为征伐,是不确切的。

吐蕃虽与唐朝时有联姻,但相互间的战争也非常频繁,尤其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逐渐难以控制西域,吐蕃即开始大规模向北扩张,常与唐军交锋。此诗写作的具体时间,以及故人陷没的具体时间、地点,相关战役,都难以查考,但既然是在原本唐朝控制区内失踪,则颔联的“蕃”字确实应指广义的蕃地,而不当解为吐蕃军或吐蕃境内。

诗以直述故人失踪为始,“前年”为过去之泛指。随即慨叹故人生死不明,但观诗意,基本上是可以确定为战殁的,故有“死生长别离”语。但所谓“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所以诗人内心还存有万一的希望,所以尾联说“欲祭疑君在”,从中体现出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思念、同情和担忧。此诗最佳是颈联,因为全师尽没,所以悲叹道“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其中所蕴含的悲怆、凄凉,真是催人泪下。

此诗对与吐蕃作战的将士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于战争的可怕也有所触及,更重要的是,它同时反映了唐朝日薄西山、国势不振的现状,并为此而感到担忧。种种情感,都寄托和附着在对故人的思念和祭吊上--虽云“欲祭疑君在”,其实也正是一篇悼诗。明人陆时雍在《诗境浅说》中评道:“诗为吊绝塞英灵而作,苍凉沉痛,一篇哀诔文也。前四句言城下防胡,故人战殁,虽确耗无闻,而传言已覆全师,恐成长别。五六言列沙场之废帐,寂无行人,恋落日之残旗,但余归马,写出次句覆军惨状。末句言欲招楚醑之魂,而未见肴函之谷,犹存九死一生之想,待终成绝望,茫茫天涯,但有一恸。此诗可谓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也。”

赏析三

唐朝中期以后,唐军频繁在西北边疆与吐蕃作战,有时战况异常惨烈。本诗是诗人为怀念一位存亡未卜的出征友人而作的。因为唐军在戍边的战争中失败,所以这位友人生死不明。这首诗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充分地抒写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情深意苦,真挚感人。没蕃故人,即陷身于吐蕃的友人。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两句,点明在前年的一次战斗中,唐军全军覆灭。“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两句,是说从此以后蕃汉断绝了往来,消息无法传递,因此,诗人无法确切得知自己友人的生死。“长别离”三字,隐隐透露出诗人心中的焦虑和痛楚。“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两句是诗人的想象,遥应首联“城下没全师”一句,生动描绘了战后战场上的惨状。战争是残酷的,诗人不用亲眼望见也可以想见,战争过后,战场满目疮痍的惨状。空荡无人的营帐,倒地残破的军旗和失去主人的“归马”组合在一起,将战后的凄凉景象展露无遗。尾联“欲祭疑君在”一句,是诗人的内心活动。诗人深深思念他的友人,理智上明白他必死无疑,因此想奠祭他;但感情上又不愿接受,内心还残存一线希望,希望友人还活着。由此可见,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友人下落不明给诗人造成的巨大悲恸。“天涯哭此时”一句,是说此刻诗人的内心非常矛盾:一方面,他不确信友人还活着,因此在天涯遥哭,痛悼友人;另一方面,尽管他心存一线希望,却始终没有友人的音讯,更加让人心酸。全诗情感真切悲苦,感人肺腑。

《没蕃故人》原文翻译赏析-张籍-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没蕃故人作者简介

张籍(约766-约830)

字号:字文昌

籍贯:吴郡(今江苏苏州)

作品风格:深秀古质

诗人小传:

张籍(约768年~830年),字文昌,郡望为吴郡(即今天江苏省苏州市),本人可能生于和州乌江(即今天安徽省和县),唐代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得韩愈推荐,赴试中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郎中、主客郎中、国子司业等小官,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形象,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以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此外他还多作近体,其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情,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相关阅读】

更多张籍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