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9 17:52

名句的诞生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叫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节录)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完全读懂名句

以前在昭阳殿里的恩爱已断绝,从此在蓬莱宫中过着漫长的日子。回头下望人世间,看不见长安,只见迷雾缥缈。她只好将旧时信物钿合及金钗让使者带回去,表明深情。她把金钗分开,留下一股,钿合也分成两爿,留下一爿。但愿君王的心也像金钿般坚定,无论天上抑或人间,将来应会再相见的机会。临别时,她殷勤地反复叮咛使者传达一句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誓言;那是七月七日的深夜,在长生殿悄悄立下的盟约:在天上愿做比翼双飞的鸟儿,在地上愿做连理并生的树木。就算是天地也有穷尽的时候,这绵长无尽的恨意,却没有完结的日子。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名句的故事

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本是唐朝最优美动人的传说之一,君王与贵妃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诸如曲江芙蓉园的游历、骊山华清池的沐浴、驿骑飞驰给贵妃送去的荔枝、那首早已失传的《霓裳羽衣曲》,还有七月七日深夜,这对情侣在长生殿的定情私语,无不为后人津津乐道,并激发历代诗人无穷的创作灵感。

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诗成之后由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为《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陈鸿在《长恨传》中说,传与歌的写作意图是“不但盛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然而从传与诗看起来,似乎都没有做到这一点。《长恨歌》主要以当时人们的感情为依据,又加入许多传说成分,使得整首诗与怀念盛唐繁华的气氛分不开。很明显的,尽管唐朝长达三百年的历史上,淋漓酣畅地写满了男人金戈铁马、经天纬地的铿锵音符,但若没有杨玉环、李隆基交颈而鸣的悲情绝唱,璀璨华丽的大唐奏鸣曲终会缺失一唱三叹、低回婉转的浪漫情怀与风流韵味。

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爱恋固然毋庸置疑,但是他的两宗罪也不可否认:始乱与终弃。从儿子怀中夺走自己媳妇的“始乱”自不待言,说到“终弃”,与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真可一比:玄宗迫于政治压力,下令将贵妃赐死;奥赛罗误信谗言,在爱恨交加的发狂状态下掐死爱妻。他们两人都是处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感冲突之下,以绝情的手段杀害了自己最心爱的人。但不同的是,奥赛罗在明白真相后,原来为情所蔽的神智恢复清明,更以自裁完成对妻子的忏悔和自赎。而玄宗一开始就知道真相,却依然置贵妃于死地,从此他要用终生的孤独作为忏悔的代价。杨贵妃对这个下令杀掉她的男人,恨意真是绵绵无绝期吗?或许就如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所言:“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只要记得当日的誓愿就够了。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历久弥新说名句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世间爱恨情仇的众生相。那些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社会层面发生的错综复杂、斗角钩心、扑朔迷离的种种政治变迁、战争行动、外交风云、文艺纷争,可能都隐约与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相连,但是当男女之情引发的矛盾、冲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展开时,可能其后果会离最原始的原因越来越远,以至于完全遮蔽了它的原始面目只不过是男女之间的情爱互动而已。

古罗马大将西泽进兵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公主克丽奥佩特拉一见钟情,对她言听计从,按照她的意愿废黜了她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把她扶上埃及女王的宝座。当西泽归国执政之后,克丽奥佩特拉赴罗马拜会夫君。罗马市民倾城出动,争相一赌这位女王的绝代风采。可惜西泽不久遇刺身亡,克丽奥佩特拉为了国家的存续,以美色拉拢西泽的继承人安东尼的心。六年之后,安东尼出任罗马执政官兼埃及总督,不惜甘冒被撤职的风险与克丽奥佩特拉正式结婚,竟引起罗马进攻埃及的战争。安东尼战败自杀,执掌罗马政权的屋大维扬言要把克丽奥佩特拉押回罗马游街示众,她不愿受侮,便用毒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位埃及女王与罗马两代统帅的浪漫情史,最后以悲剧而告终。

更多白居易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