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草堂记》赏析-白居易的文言文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5 18:52

庐山草堂记原文

庐山草堂记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磩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有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庐山草堂记》赏析-白居易的文言文

庐山草堂记赏析

此文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前此二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暗杀。白居易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旧唐书》本传),为权贵所憎恶,以“越职言事”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游庐山,独爱香炉峰下、遗爱寺旁的一处胜景,便在那里修筑一草堂。次年草堂落成,他写了这篇《庐山草堂记》。

文章起始,交代草堂的由来及位置。庐山三面临水,层峦叠嶂,云影瀑流,相互映发,景色奇丽秀美,故作者以“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句总赞一笔;而草堂建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其境胜绝”,作者又以“甲庐山”称誉。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之美。至于修建草堂的起因,作者说是“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可见是出于对庐山美景的深情迷恋。

第二自然段,写草堂的设置。草堂于元和十一年秋动工,次年春落成。草堂格局简单:一间堂屋,两间侧室;正屋与侧室之间以柱相隔,故曰“两柱”;另有两间耳房,前后各开两窗。其《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诗有句云:“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堂内陈设朴素古雅,听其自然,显示作者的爱好和志趣。

第三、四两个自然段,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作者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还有竹树云石等点缀,令人从早到晚欣赏不尽。美景的诱惑,使他产生“外适内和”之感。他觉得身体舒适,精神和畅,几乎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为烘托草堂主人之乐,作者又通过自问自答,对草堂附近的自然景物进行细致描绘:堂前平地,中间平台,台南方池,环池山竹野草,满池白莲白鱼。南面山涧,两岸古松老杉,林间白石铺路,散步其间,悠然自得。这就把草堂南面的景物写得生动有致,情趣盎然。接下去,又分别描绘出草堂北、东、西面景物的特色:北面山石层叠,杂木异草覆盖;绿荫茂密,红果累累,四季呈现出一样的色调。还有飞湍的泉水和种植的茶树,可就近烹煮品饮,消磨尽日。东面有瀑布,水悬三尺,入夜瀑布声叮当悦耳。西面靠山崖处,剖竹架空,引泉注入台阶。草堂四周的景物都写得动静相生,有声有色。作者仍感意犹未尽,又展示草堂四季景色的特点:“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加上早晚天气变化,景物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气象万千。于此,用“故云甲庐山者”一句收束,转入议论,抒发物我两忘的情怀,回应上文“俄而物诱气随”两句,显出构思的精妙。

第五自然段正面记叙对山水的爱好和希望终老草堂的心情,而将其归隐的政治原因仅以“一旦蹇剥,来佐江郡”句一带而过,抑郁不平之气寄于言外,意蕴深远,更富艺术魅力。作者又为未来生活构思出一幅“出处行止,得以自遂”的美妙图景,宣称要“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而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他对着泉石发誓,更见归志之殷切。

最后一个自然段,附记移居、庆贺及作记等事,虽是“记”体散文通有的格式,却透露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情趣。

这篇“记”写景生动,叙事简洁,层次清楚,旨趣隽永,堪称唐文中别具特色的篇什。

(潘裕民)

庐山草堂记注释

1、匡庐:即江西庐山,又称匡山,合称之即为“匡庐”。

2、介:处两者当中。

3、面峰腋寺:对山傍寺。腋,两腋在人身旁,故引申为“傍”。

4、广袤(mào):土地的长和宽。东西长度曰广,南北长度曰袤。这里指面积大小。丰杀(shài):增减。

5、一称(chèn)心力:全与自己的愿望和财力相称。

6、洞:洞开。

7、阴风:北风。

8、徂(cú)暑:盛暑。《诗经·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9、祁寒:严寒。

10、磩(qì):通“砌”,台阶。这里作动词用。

11、幂(mì):覆盖。

12、嗒(tà)然:身心俱遣、物我两忘貌。

13、轮广:纵横。南北为轮,东西为广。

14、戛(jiá):轻轻碰击。

15、幢(chuáng):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以羽毛为饰。

16、杖屦(jù):扶杖步行。

17、覙缕(luó lǚ):谓语言委曲详尽而有条理。这里指“概括”。

18、物至致知:谓各种景物纷至眼前,使人有所感受而增长智慧。《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

19、永、远、宗、雷辈十八人:指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兄弟和著名隐士宗炳、雷次宗等人。据《莲社高贤传》载,他们曾在庐山东林寺结社念佛,因寺中有池植白莲,世称“莲社十八贤”。

20、白屋:指贫苦人家的屋子。

21、蹇(jiǎn)剥:均为《易经》中的卦名。此指遭受挫折。

22、冗(rǒng)员:闲散多余的官员。

23、岁秩:规定的任职年限。

24、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

25、落:落成。这里指庆贺落成。

更多白居易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