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9 17:50

名句的诞生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完全读懂名句

清透的云母屏风被燃烧中的烛火投下深深暗影,宇宙银河渐渐西下,星辰也逐渐隐没。广寒宫中的嫦娥想必后悔当初偷取了灵药,从此只能夜夜幽居,独对着一片寂寥的碧海青天。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名句的故事

李商隐《嫦娥》由于无法确切系年,难以得知诗人是在何种时空背景写下,因此历代注解家对此诗的解释众说纷纭,约略可以分为几种说法,有的认为李商隐诗中呈现自我,是为了叹吐自身之不得志,有的认为是哀悼亡妻,更有些学者认为这首诗是吟咏女道士幽居凄清之情。这些说法都各据一方之理,很难说谁对谁错。但若回归原点,单就诗词字面而言,我们看到通篇文章贯穿着对宇宙浩瀚与时光寂寥的悲叹。李商隐先从室内幽暗烛影开始写起,凸显朦胧昏暗的景象,次句则写外头随着时间的流逝,月夜里的星光也渐为稀疏,黎明将要揭晓,在如此寂静、沉寥的环境下,诗人想起日日夜夜独居在广寒宫的嫦娥仙子,总是独自面对着这般孤寂的碧海青天,内心是否对过去偷取夫君的灵药有着点点悔恨?整首诗弥漫着一股苍凉悲伤的气息,李商隐隐晦不明地抒发个人情怀,并无单指特定之人事物,诠释性宽广,也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嫦娥偷药的故事,在每年中秋佳节时总是不断被人提起,根据文字史料的记载,关于嫦娥偷药的记载,最初出于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桓娥窃以奔月。”此处的桓娥即是嫦娥,传说中是后羿的妻子,后羿是夏朝的大将,曾经射下九个太阳。在这项原始记载中我们看不出嫦娥的心态,只是单纯叙述一个妻子偷了仙药,奔月成仙,可以说是先民对于长生不死的期盼与难以获得的缺憾之投射。然而在原始记载当中,嫦娥仿佛是一个自私自利、企望长生不老的坏女人,然而也许是因为此与月亮素有之清丽形象不相吻合,也或许是因为同情这位仙子的遭遇,后世不断地重构建造这个传说,后羿逐渐变成一个操守不好、形象败坏的人,若又长生不老,不知生灵涂炭又将到何种地步,妻子嫦娥屡劝不得之后,只好偷偷吃了丈夫的仙丹,摧毁其愿望。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历久弥新说名句

如同前面所言,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传说都是累经后世不断改写与增补,渐渐塑成我们目前所见之版本,然而若追溯其源流,则可发现每个故事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会添入当时社会的一些因子,重重交缠,形成典故。嫦娥的故事也是如此,若不了解其背景发展,被现在流传的故事给带着走,或许就永远不会想到李商隐所言:“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从来不知道原来嫦娥是过着如此寂寞凄清的生活。这种另类思考方式其实是很值得效法的,不要一味接受既有的说法,只要有理,偶尔挑战一下传统说法,其实能更广开思路,更能多元且深入地理解过去。

在李商隐之前,诗仙李白在著名的《把酒问月》已言:“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即是对传说中的人物重新进行诠释,将原本高高在上的仙子人性化,推敲其是否也感到孤独寂寞、没有人为伴?李商隐也承继这个脉络,发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喟叹。在其之后的晚唐诗人罗隐于《咏月》更直接指出“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罗隐已不似前人是用推想、反问的口气,而是直接摹拟出她寂寥独倚苍桂哭泣的模样。唐代诗人将原本完美的神话,添上了一丝人情气息,为嫦娥加上了愁悔、孤寂的形象,让原本应圆满自足的神话,现在却因为长生,反而只能永远承受着“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悔恨,永世不得解脱。

这个“后悔忧愁的嫦娥”之文学基调,此后不断地出现在宋元以下的文学作品,南宋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词中也云:“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词人以反诘的口气询问这位独居寒月的仙人,是否也因孤冷而感到忧愁?明朝边贡也写下《嫦娥》一诗,说道:“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这首更是清楚地描绘广寒宫中冷清、寂寥的岁月,每年桂花开启时,只有嫦娥一人攀手摘折,却也无伴可赏,反而是俗世的我们老是在人间向往天上,却不知道天上的人儿多么企盼回到人世。边贡这诗将嫦娥“不知天上忆人间”的悔恨,描绘得入木三分。由上述几个例子可以发现,嫦娥的形象不断转化,由圣入俗,逐渐人性化,也仿佛蜕变为身处天上、心在人间的愁妇,在“碧海青天夜夜心”下永忆人间。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