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2 17:22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赏析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赏析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在词前的短序(或称词题)中作了明确交待:“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他在嘉禾(当时的州名,今浙江嘉兴)任判官时(约在仁宗庆历元年,时年五十二岁),因为卧病,不去参加府会,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但从词的内容来看,主要是抒写伤春之情,与题注并不相干。因此黄昇《花庵词选》题作《春恨》。

词从听歌入笔:“《水调》数声持酒听。”“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杨广所制,是唐宋时流行的曲调之一,其中有句云:“山河满目泪沾衣。”可见,曲调是哀怨悲凉的。“数声”,是刚听到的情况。“持酒听”,是说正在用酒解愁,又听此哀切之调,颇受感动,因而持杯凝神静听。由此看来,词人一边喝酒,一边听歌,目的在于消愁。结果如何呢?见看下边一句:

“午醉醒来愁未醒。”午饭时,因“愁”而用酒解之以至于醉,等到午醉都已醒了,然而“愁”却未醒。可见愁之深。为什么有如此深的忧愁呢?接下去四句点明其原因: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送春”这一设问句,表面上问的是春天,而实际上是在向自己的青春发问。因为春天一去,虽然不知“几时回”,但毕竟还有回归之日,而人的青春却一去再也不回还了。作者写这首词大约在五十二岁,人当迟暮之年,回首往事,老大无成,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因以格外伤情于春的离去,所以在“送春”句之后接以“临晚镜,伤流景”。这是引用杜牧“自伤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的诗意,但改“晓镜”为“晚镜”,虽只一字之差,而情景就完全不一样了。杜牧诗给人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牡丹亭.惊食》)之感,而本词则给人以“发雪争出,朱颜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之感。“临晚镜,伤流景”,一个“伤”字,把作者临镜自照,发现自己青春已过,年华已逝,不免惆怅伤感的心情,全都吐露出来了。正因为如此,上片的最后一句才发出“往事后期空记省”的慨叹。“往事”,即过去的一切(但不能理解是什么);“记”是思念,此指“往事”而言;“省”是省悟、知晓的意思,这是指“后期”而言;“后期”是今后的相约和期许;“空”是白白的意思,既指“记”又指“省”。全句意思是说,往事不堪回首,思念回顾也无益;后事不堪设想,省悟知晓也无用,一切都只能徒然地保留在记忆中。在这样一种心境下,才使得词人“午醉醒来愁未醒”。“空记省”与“愁未醒”相应,写出了愁的原因和愁的实质。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赏析

上片集中写伤春之情,时间由午及暮。下片则由暮至夜,通过夜晚的景色把这种伤春自伤之情写得更深一层。

“沙上并禽池上暝”,写眼前所见:暮色朦胧,池边沙滩上鸟儿相并就宿。“并禽”,是成双成对的鸟,即指鸳鸯。并禽白天共游,夜晚共宿,生活得那样甜蜜悠闲,一点也不感到寂寞,它们是爱情和美满的象征,以此与自己的孤身独处相对,暗寓伤别之意,更加感人。“暝”,是暮色,交代了时间的推移。由上片的“午醉”到下片的“暝”,表明词人在庭园池畔已徘徊流连了大半天时间,惜春恋春之情可想而知。下接“云破月来花弄影”,历来传为名句。尤其是“影”写得好。据《苕溪渔隐丛话》引《古今诗话》载,当时人们曾送给张先一个雅号——“张三中”,“谓能道得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却自我介绍说:“何不曰:‘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风絮无影’,吾得意句也。”(后两影,亦有人传为“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可见,“张三影”的美称是他自己起的。《遁斋闲览》(引自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还记载了这样一段趣闻:郎中张子野因写曲词著名,尚书宋祁特意去拜访他,到门口先让人传话说:“尚书想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张先出来迎他,也开玩笑说:“得非(莫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祁的《玉楼春》词,也是当时广为传诵的名句,宋祁因此获得了“红杏尚书”的称号。不过,就全词来看,特别是下半阕,并不怎么出色。“云破月来花弄影”,“影”字固然是好,但它的好处在于前面用了一个“弄”字,方能构成妙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是极有见地的。通过一个“弄”字,就把春夜月下的“花”写得好像有知觉似的,使之人格化了,有了思想感情,可以动作。还必须注意的是,“云破月来花弄影”,一语三折,写出了三种连贯的动态:有云破才有月来,有月来才始见花之弄影。如果没有“破”和“来”字的协调、关照,也就不可能出现随风舞弄的花影婆娑。这一句,立意新颖,画面丰富多彩。寥寥七字,把天上的景物和地上的景物全部收揽于统一而完整的一幅画面之中,构成一种幽情寂寂的境界,更好地突出了整首词的格调。它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云破月来”,连花也“弄影”自怜。“送春春去几时回”的伤春惜景之情不明言而自见了。

最后四句“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写词人赏月归来的情景。“遮灯”是词人进屋以后的动作。他为什么用重重帘幕严严密密地遮住灯呢?这是因为“风不定,人初静”,夜深风大,人声沉寂,他将要休息了。“初静”点明欲睡未睡,正在这时忽然想到“明日落红应满径”。“应”表明是估想之词,是由“风不定”而推想到的。今晚还可以看到“花弄影”,大风之后,明日所见到的,唯有“落红满径”,岂不令人更加伤感惆怅?词以“落红”作结,与上文“送春”相应,仍归到伤春上。读来情景宛然,蕴藉有味。

总观全词,作者所写的是“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春”。临老伤春,便是这首词的主题思想。

这首词在写作技巧上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首先,从组织结构说,它具有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前后呼应等特点。全词以“伤春”为主线,无论是写时间还是写景物,都紧紧围绕着它。从时间看,由午而暝,由暝而到深夜,并想到明日;从写景看,特别是下片对庭园池塘夜景的描绘,由并禽写到云,写到月,写到花影,写到帘幕,写到灯,写到风,直到人静。这样层层刻画,步步深入,把作者自伤和惆怅之情表现得既劲直激切,又含蓄深沉。

其次,在写景抒情方面,词的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春夜之景,但情与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从而增添了词的艺术魅力。

此外,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作者在锻字炼句上的功夫,如“弄”字的妙用和“影”字的传神。在张先的词集中,除“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外,大概还用过六次“影”字,“影”字给人一种朦胧的美,这也可以说是代表了张先词主要的风格特色。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赏析

更多张先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