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四》原文翻译赏析-唐·韩愈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4 01:08

杂说四原文

杂说四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杂说四》原文翻译赏析-唐·韩愈

杂说四注释

伯乐:春秋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字伯乐,以善于相马著称。

槽枥:盛马饲料的器具叫槽,马厩叫枥,槽枥为并列复词,指马厩。

见:通“现”,表现出来。

策:鞭马用器,这里用作动词,鞭策、驾御之意。

其:难道。

其:还是。

杂说四译文

译文1

这世界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是很常见的,而伯乐是不常有的。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会在低贱的人手里受辱,最终死在马槽和系马的柱子之间,不能被称呼为千里马了。那些千里马,一顿往往要吃尽一石小米。可是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只是像对一般的马一样饲养它。于是,那些好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可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们的骨力特长因此不能表现出来,这样,即使想与普通马一般也不可能,哪里还能让它日行千里呢?驾驭马时不能顺其本性;喂养时又不能给料充足使它充分发挥才能;马虽然哀鸣,人却一点不懂得它的意思。还拿着马鞭,煞有介事地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还是确实不识千里马呢?

译文2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马常有,然而伯乐却不常有。因此,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辱没于养马人之手,和普通马头并头死在马厩里,却不能因为他是千里马而称名于世。

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往往要吃掉一石粮食。可是,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按普通马的标准去喂养它们。这匹马,虽然具备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因为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特长就不能完美地表现出来,即使想要它达到普通马的标准也是不可能的,哪里还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那些养马的人,驾驭它时不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时又不能给足它需要的饲料,听到它的嘶鸣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却拿着马鞭指着它说:“天下没有好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好马吗?还是他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杂说四》原文翻译赏析-唐·韩愈

杂说四赏析

赏析1

这篇文章是韩愈《杂说》中的第四篇,也叫《马说》。这是一篇托物寓意之作,作者借千里马不被赏识,来比喻贤能之人不受重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受到压抑和委屈以及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论点,也是人尽皆知的真理。

本文开篇就强调“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事实,记叙了“千里马”不能遇到伯乐的悲惨命运。然后,作者又从千里马受到不合理待遇议论起,借千里马比喻有才智的人,强调作者为那些怀才不遇之人发的不平之鸣和穷愁寂寞的叹息。同时也反映出了封建社会英雄豪杰难遇知音的普遍遭遇,委婉地讽刺了统治者缺乏慧眼、不能识别人才的无知。

全文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论证有力,篇幅虽短,但足以代表韩愈散文的特点。

赏析2

韩愈(七六八至八二四),字退之,河阳(河南孟州巿)人,生于长安。祖籍昌黎(河北昌黎县),自称韩昌黎。三岁而孤,由嫂郑氏抚之成立。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十二年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十七年任四门博士教职。十八年冬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因上书《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被贬为连州阳山(广东阳山县)令。宪宗元和元年(八○六)六月任国子博士,一度任河南县令。后升为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以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广东潮州巿)刺史。长庆元年(八二一)授国子祭酒,主持国家最高教育机构。转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谥文。传说服用硫磺,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段讼案。著《昌黎先生集》。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散体,反对骈偶文风。诗、文俱为大家,而文章更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自二十五岁中进士以后,仕途并不顺畅,奔走多年,一直都得不到赏识和重用,因而有感而发,批评当时的社会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本文专写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更为千里马鸣不平,抒发了渴望知音的心声。本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七九五至八○○),当为三十岁左右的作品。孙昌武《韩愈选集》订为贞元十九年(八○三)贬阳山以前,可供参考。

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主要是驳斥“天下无马”的观点,进而大胆指出其实这是“世无伯乐”所致。伯乐与千里马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辩证的关系。作者看到社会有大量各方面的人才,可是却没有发挥的机会,只能屈死在制度之下,而把持朝政的人窃据了所有的资源,可就是没有看到人才的存在。例如天宝六载(七四七)诏天下通一艺者诣京师,李林甫忌刻文士,下付尚书省试,皆使落选,遂表贺“野无遗贤”,而当年应试的杜甫、元结等,自然落第了。

《杂说四》原文翻译赏析-唐·韩愈

更多韩愈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