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无衣》原文赏析-诗经《风》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8 01:07

秦风·无衣原文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

《秦风·无衣》原文赏析-诗经《风》

秦风·无衣赏析

前面这首《蒹葭》非常优美,下面这首《无衣》就比较雄壮了。因为这首诗是秦国军人的军歌,有点像上战场时唱的进行曲。

本来,秦国是战国七雄中出现得最晚的,而且它地处甘肃南边和陕西西边,就是现在的天水一带,古代称秦州,那个时候是非常蛮荒、贫穷的地方,当时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是齐国,但是齐国并没有统一天下,反倒是最穷的秦国成了最后的赢家,原因在哪里?我看就在这首诗里面。

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2.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第一章的“与子同袍”,不是说我们两个衣服打伙穿,而是说我们穿一样的衣服。“子”是你,“同袍”是同样式的战袍。后面两章的“与子同泽”和“与子同裳”也是这样的意思,只是换成了“泽”和“裳”。“泽”是借字,通“襗”,读音zé,就是亵衣、内衣;“裳”的本义是下装,这里指护腿的战裙。我们可以想象:这是秦国在贫瘠的地方招兵,旗子一插,锣鼓一敲,旁边还蒸了一笼热气腾腾的馒头,对那些饭都吃不饱的人,很有吸引力。就有穷人钻出窑洞或者地穴(那个时候,秦国很多地方都没有房子住,好一点的住窑洞,家境差的就挖个洞住地下,称为地穴),披一张破烂麻布片,就来报名,报名的时侯就探问:“俺没有衣裳,披布片行吗?”招兵人员就大笑着回答:“谁说你没有衣服?我们穿啥你穿啥——外面披的战袍,里面的内衣,包括脚上护腿的战裙,我们都穿一样的!”我们从这三句诗就能看出,秦国给士兵的福利相当好,而且待遇是官兵一致的,这样感情上就比较容易亲近。旧社会,同一支队伍的军人就说有“袍泽之谊”,就是从这里来的。

第一行说服装,第二行就说武器,招兵的人说:国王在招兵了,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武器维护好,“修我戈矛”“修我矛戟”和“修我甲兵”都是这个意思。“修”的本义是修理,这里可以理解为维护、管理好;“戈矛”“矛戟”都是武器,很好懂。这个“甲兵”需要说一下:“甲”是铠甲,但是“兵”要读bāng,不是指人,而是一种叫“锛”的兵器。“王于兴师”就是“国君说军队要出征了”。“于”是语助词,相当于“曰”;兴师者,出兵也。

每一章的最后这一句,很有意思。首先我们把它的语义弄清楚:“同仇”之“仇”和前面的“袍”押韵,并不是仇恨的意思,而是“俦”的借字,指种类,“同仇”就是同类,这就相当于说“只要参了军,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第二章的“偕作”,就是在一起干。第三章的“偕行”,行读音háng,大家在一起叫同行,行伍之意也;我们现在还说某某人是“行伍出身”,就是从这来的。这三句诗强调的是同一个意思:我们是平等的,一起去干。干什么?打仗。秦国士兵和军官平等,所以士兵都卖死命,帮他们干。不但如此,秦国还有一个规定,就是给所有当兵的这些老百姓都定级别,这个我们今天都还没有实现,我们要当干部才定级别,秦朝老百姓都有级。怎样定?“首功累计”,就是看你打仗的时候砍了多少个敌人脑袋,后来觉得脑袋太重了,就改成割敌人尸首上的耳朵,秦国的士兵把敌人的左耳朵割下来,用铁丝穿起挂在腰上,回国就凭耳朵多少记功定级,杀人多的,大兵可以升连排长,还可以升更大的官儿,打一个胜仗回去,就能升官发财,所以老百姓参军报名踊跃,作战也很勇敢。读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又穷又野蛮的秦国,到秦始皇那个时代能一统天下——打仗厉害嘛!像宋国的宋襄公那样,打仗还要讲究仁义,说是敌军在过江就不能打他,还要留给他们时间过江,甚至还要给他们留出位置,然后再打仗——像这样的国家就灭亡了。像齐国那么有钱的国家,还有楚国那么大的国家,它的地盘相当于现在从三峡到上海那么宽,这些富国、大国,都被这样一个地处天水、偏僻贫穷的秦国灭掉了。

我们说每章的最后这一句很有意思,还需要请大家注意另一点:前面四句已经是一个很完整的意思了,怎么后面突然冒出来这么孤零零的一句呢?这首诗怎么这么特别呢?据鄙人研究,这是军歌的特色。《诗经》里唯一的一首军歌,就是这首《无衣》,最后这四个字,音节整齐,铿锵有力,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进行曲唱完,最后还要呼一句口号。“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流行一首“语录歌”,是一个叫李劫夫的作曲家,用毛泽东语录谱的曲,前面也是很整齐的四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唱完以后,大家就要来这么一句口号“一、二、三——四!”这首诗每一章的最后一句,气势上也是这种感觉:“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同——行!”这是军歌的特色。

更多诗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