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22:38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出自清·朱彝尊的《桂殿秋》,原文是:“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原文

桂殿秋

——清·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出处赏析

赏析

朱彝尊与王士禛同时驰名清代诗坛,当时有“南朱北王”之称。而其实他在清词中影响更大。他和陈维崧并称“朱陈”,执掌词坛牛耳,开创清词新格局。少年时肆力于古文,博览群书。虽家境贫寒,常常断炊,但他依然安坐书房读书。由于他治学严谨,根底扎实,终成一代大学者。朱彝尊的《曝书亭词》由数种词集汇编而成。所作讲求词律工严,用字致密清新,其佳者意境醇雅净亮,极为精巧。

但是,他最为出名的词,是一部怀念恋人的词集,更有一阙罕见的长词,他把毕生的爱都倾注在了词章之中。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桂殿秋》里淡淡的几句,却隐藏着他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桂殿秋》这个词牌名本来来自唐代李德裕送神迎神曲。李词中有“桂殿夜凉吹玉笙”句本此。

桂殿秋

李白

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

曲终却从仙宫去,万户千门惟月明。

桂殿秋

向子諲

秋色里,月明中。红旌翠节下蓬宫。

蟠桃已结瑶池露,桂子初开玉殿风。

而不同于向子諲的清朗明快与李白的浪漫大气,朱彝尊的这首词深蕴含蓄,有着透骨的悲凉与无奈。

静静地回想着往事,小舟晃晃悠悠地离开了江边,行进在绿波之中。她的秀眉低垂,像是远处横卧的一痕青山。小舟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她也听着雨声,他也听着雨声,各自睡在自己的竹席之上,拢着自己的薄被,寒冷着自己的寒冷。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出处赏析

这首词之所以著名,并不仅仅在于他道出了自己内心的悲凉,而是道出了人们共有的一种体验,人生际遇中的某种现实。人在某种时候是如此孤独,即使是在相同与相似的境遇中,也无法沟通亲近。近在咫尺,却宛若远在天涯。

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过一段话:“或问国初词人当以谁氏为冠?再三审度,举金风亭长对。问佳构奚若?举《捣练子》(即《桂殿秋》)云。”况氏与王鹏运、郑文焯、朱孝臧有着“晚清四大词家”之誉。这段话的意思是,曾有人问他,我朝初年的词人谁为榜首?况氏考虑再三说:“是金风亭长(朱彝尊号金风亭长)。”那个人又问他:“金风亭长有哪些词写得极佳?”况氏仅举一例,即为此首《桂殿秋》。

这首词其实是朱彝尊写给毕生挚爱,妻妹冯静志的。

在朱彝尊少年时,附近搬来了一户冯姓人家,家长叫作冯镇鼎,本是归安县教谕。冯镇鼎有两个女儿,长女那年十五岁,幼女只有十岁,经媒人撮合,朱彝尊便和冯家长女定下了婚事,因为朱家贫苦,朱彝尊便入赘到了冯家。但他第一眼便喜欢上的,是聪明伶俐的冯家小女儿,但她年龄尚幼,无法成婚,而朱家又急着催儿子成家,朱彝尊无奈,只得与冯家长女成婚。

冯家小女儿天真可爱,朱彝尊曾为她填过一首《清平乐》,那时,她还只是个在蔷薇架下捉蝴蝶,不知愁为何事的小姑娘:

齐心耦意。下九同嬉戏。两翅云梳未起。一十二三年纪。

春愁不上眉山。日长慵倚雕阑。走近蔷薇架底,生擒蝴蝶花间。

时间一天天过去,冯家小女儿渐渐长大,对朱彝尊的才华十分钦佩,也产生了朦胧的好感。而他对冯家小女儿的爱也越来越深厚。其实,按照当时的社会风俗,朱彝尊也可以迎娶冯家小女儿过门。但是,他一直在当地设馆课徒,收入只勉勉强强可以糊口,哪还可能再娶一门亲呢?

他只有把情思融入笔下,美丽而哀愁的情愫。这些词,大都写得婉转细柔,比如这首《眼儿媚》:

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含羞几度,几抛人远,忽近人前。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一声归去,临行又坐,乍起翻眠。

把初恋时的欲罢还休、怔忡不安,刻画得淋漓尽致。

后来,冯家小女儿也远嫁了,但嫁得并不好。她婚后的家庭生活非常不幸,丈夫早逝,儿子夭折,不久就含恨离世。

冯家小女儿,姓冯,名寿常,字静志,《风怀》诗体现为“巧笑原名寿,妍娥合号嫦”,分嵌其名。

冯寿常也爱好诗文书法,还临过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残帖,这里边藏着一个甜蜜又悲凉的秘密:在这残帖的中央,是一句“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这是指的曹植见到洛水神女的时候,虽然被她绝世的美丽,迷醉得神魂颠倒,却终于“宁静心志,以礼自防”。朱彝尊在一首《两同心》里写道:洛神赋,小字中央,只有侬知,暗指的正是这一句话。于是妻妹取字静志,朱彝尊也以静志二字题名自己的居所。

康熙六年,朱彝尊编成他的第一部词集,题为《静志居琴趣》,内容自然全是写给他的心中所爱,也就是冯寿常的,他在这本词集中刻写着他甜蜜而又苦涩的爱恋。《桂殿秋》即出自这本词集。

朱彝尊在整理好《静志居琴趣》的第三年(1669年),又写了一首长诗《风怀二百韵》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道:“其实《静志居琴趣》一卷,皆《风怀》注脚也。”诗中写道:

永逝文凄戾,冥通事渺茫。

感甄遗物故,怕见合欢床。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出处赏析

更多朱彝尊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