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佳缘,渔阳鼙鼓动地来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12:35

那一天,玄宗忽然接到领军驻扎在边地木刺山的安北都护使郭子仪的奏章一道,内夹一纸诗笺,上面用绝好的簪花格字写着一首五言诗:

“沙场征戎客,苦寒若为眠;战袍经手做,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于今已过也,重结后生缘!”

小诗佳缘,渔阳鼙鼓动地来

原来玄宗念边军苦寒,令后宫嫔娥缝制棉衣万套,赐与军士。有一军士从棉衣领中得了这张诗笺,知是宫女写的,不敢隐瞒,呈上主帅。郭子仪就把这诗笺封奏入朝。

玄宗感觉非常好笑,于是怀揣着诗笺,踱进后宫,命高力士去六宫传谕:“谁作此诗,不必隐瞒,朕当成其好事。”

圣谕传至兴庆宫,一个宫女跪下承认了。高力士就带她去朝见天子,玄宗看那宫女长得白净秀美,问她名姓,那宫女叩着头,回说叫魏秀平,其父亲魏卓卿原也是士人,自幼儿传授诗书,所以颇解些文墨。”玄宗笑道:“你诗中说结个后生缘,朕今偏赐你结个今生缘!”

然后便令人将这个宫女送到边关,与那个得诗笺的军士成婚,又加恩升那个军士为帐前少校。

这军士名叫陈回光,后来助郭子仪,屡立战功,官拜卫尉卿。夫妻二人恩爱一世,给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

就如霹雳一声,安禄山果真谋反了。本来这个胡儿因感玄宗皇帝宠恩情厚,打算就依了杨贵妃的嘱咐,待皇上千秋万岁以后再反不迟。无奈杨国忠因为在皇帝跟前说安禄山必反,为了让皇上相信他的话,便步步紧逼安禄山造反:凡是玄宗赐与安禄山的诏旨和安禄山所上奏章,都被杨国忠扣住不发。一面又指使京兆尹李岘带领兵马,围困安禄山次子娶了公主又封王的安郡王府第;又捉去安禄山的好友李超、安岱、李方来、王岷打入死牢,买通了牢头禁子,把这几人活活勒死;同时他打听得吉温是安禄山的死党,就亲自带领兵士,半夜时分,去围住吉温的屋子,把吉温捉至相府,百般拷打,一定要他招出安禄山谋反的凭据。

吉温熬刑不过,晕死过去几次,却不肯吐出一句于安禄山不利的话来,杨国忠无奈只好把吉温发配到合浦算是错抓不能错放。消息传到范阳,安禄山立即拜表入朝,诉杨国忠有二十条大罪,可久不见任何上谕回复。于是安禄山召集大兵二十万,命令何千年为范阳镇东路将军,崔乾佑为范阳镇西路将军,高秀岩为范阳镇南路将军,史思明为蕞阳镇北路将军,又用高尚、严庄为随军参谋,孙孝哲、高邈、张通儒为参军。然后他就在范阳西城外,誓师起兵,名义是张通儒写的一篇檄文,说受天子密诏,特举义师,讨国贼杨国忠,以清君侧。并列举杨国忠大罪二十条;又说杨国忠并非贵妃弟兄,乃是逆臣张易之孽种。安禄山这样做,当然是为了给杨贵妃留面子。

然后安禄山又特意命人编了一出有鼻子有眼的大剧,说什么原来武则天女皇宠爱张易之,张易之那高大的府第里不许他召幸姬妾。

为防范起见,武则天为张易之在府中造一座望恩楼,楼高无梯。张易之每次一回府,武则天就派人监视着,用山梯把张易之送上楼,楼上一切饮食供应及仆童男役俱全,待张易之一上楼,立刻就把楼梯撤去,荆棘满堆楼下,令人不能走远。四面又用禁兵守卫着,真是围得水泄不通。张易之母亲见此情形,深怕张氏绝后,于是就出了笔大钱,买通了守楼的仆役,待张易之进宫中侍君时,选了一个绝色的女奴,扮成男童,送上楼去,藏在夹幕中。张易之回府来,幽居在高楼上,心中正烦闷无聊,忽见此绝色女奴,不禁十分宠爱,日夜缱绻。

谁知不多几日子,张易之失势,家破人亡。这个女奴慌乱逃出府,投奔杨家。杨国忠父亲纳为姬人后不过七个月就生下一子,此子就是杨国忠。

755年,安禄山把这篇檄文遍布各郡县,说杨国忠是逆臣遗种,污辱贵妃门楣,誓欲杀此奸贼。然后他一路领兵杀奔西京,这边反兵已旦夕可至,那边玄宗犹在与杨贵妃在御花园中小宴。

杨国忠在皇帝正欢宴兴高,杨贵妃的霓裳正舞在妙处,而羽衣曲尚未开歌之际,惊魂不定地从从袖中拿出奏明安禄山四路人马杀向中原而来的边报。玄宗大惊失色,杨国忠不觉露出得意之色,说:“陛下当初不信臣言,至有今日之变。”

正这时,忽听得景阳钟鼓齐鸣,文武大臣都吓得脸色齐变地进朝来,玄宗正在手中擎着的玉杯,不觉随着手指一松,哐啷啷一声,玉杯打碎在地,接着一个宫门常侍急匆匆跑上殿来,伏身在地,气喘吁吁奏道:“万岁爷不好了!安禄山早杀过潼关,不日就到长安了!”

玄宗“啊”地喊了一声,急得双目圆睁,身子直立起来。口中连连说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诸大臣快想一条免祸之计!”可满殿一百多官员,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鸦雀无声,再没有了平日油嘴滑腔的赞美和文采飞扬的颂扬。

玄宗顿时大怒:“平日高官厚禄,养着尔等,谁知临到用时一无是处!”高力士战战兢兢上前来,跪奏道:“如今贼势逼迫,万岁爷玉体为重,宜出狩万全之地,再图善后之道。”杨国忠也接着跪奏说:“愚臣之意,也以暂避贼锋为是。”

玄宗低头思索了一会,叹道:“事已如此,也只好这样了,可是迁避何处为宜?”杨国忠立即奏道:“蜀中现有行宫,且离贼甚远,陛下幸蜀,可保万安。”玄宗照准,传谕速备车马,右龙武将军陈元礼统领御林军士三千护驾前行。皇太子李亨临国,与诸王留守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