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调·黄莺儿》南归(二十首其七)原文赏析-明代龙膺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8:54

南【商调·黄莺儿】南归(二十首其七)作品原文

南【商调·黄莺儿】南归(二十首其七)

龙膺

归思欲沾巾,忆当年批逆鳞,汉庭痛哭摅孤愤。

是三闾近邻,是长沙后身,谁怜折槛披忠悃?意逡巡,忧时去国,楚泽怨青苹。

《商调·黄莺儿》南归(二十首其七)原文赏析-明代龙膺散曲

南【商调·黄莺儿】南归(二十首其七)作品赏析

《南归》该组小令乃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龙膺南归武陵时所作。此前,他以《谏选宫女疏》犯颜直谏而被贬。作者在自序中说:“羁人迁客,尤易兴怀。越国秦川,并牵归梦。青阳易节,白日驰晖。征马长嘶,增欷歔于远道;流莺百转,睍睆睆于故林。”这明确地交代了二十首《南归》小令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自己当时的心情。

该曲乃《南归》二十首中的第七首。“归思欲沾巾”用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成句,表达了南归时的悲愤、思乡之情,为全篇奠定了抒情基调。南归,自然使作者回忆起当初直言犯上的情形:“忆当年批逆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者必怒而杀之,后常以批逆鳞喻臣子触怒君王。龙膺当初也正因直谏触怒明神宗被贬。“汉庭痛哭摅孤愤”用汉代贾谊的典故:贾谊曾因诸侯王势力日大而为朝廷担忧,其《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开篇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之句。贾谊此一忧虑时局之情,与屈原何其相似!而龙膺冒生命危险“批逆鳞”又何尝不是为朝廷担忧?然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父》),这一情势注定龙膺的想法不会被当政者采纳,因而只能借助文字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总之,历史上因直谏而被废黜、杀身者向不乏人。“是三闾近邻,是长沙后身”表明,作者将以屈原、贾谊为楷模,不惜牺牲一切。可是,“谁怜折槛披忠悃?”又有谁能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呢?“折槛”,见《汉书·朱云传》:汉槐里令朱云朝见成帝时,因请赐剑斩佞臣而触怒成帝,被拉出去斩首,朱云攀殿槛,抗声不止,槛为之折,后经大臣劝解得免。“忠悃”,乃忠诚之意。“谁怜折槛披忠悃”暗示了作者被贬的原因,充满着对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愤懑与无可奈何之意。

从第七句开始,作者转入上下求索以求解脱。“意逡巡”表明虽遭贬谪,但仍心系朝廷;虽然被废黜“去国”,但依然忧念时弊。屈原被楚怀王放逐时,曾“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楚泽怨青苹”表达的同样是屈原式的忧怨悱恻不能自已之情,其中的痛苦与无可奈何也唯有作者自己体会最深。

(王魁星)

《商调·黄莺儿》南归(二十首其七)原文赏析-明代龙膺散曲

南【商调·黄莺儿】南归(二十首其七)作者简介

龙膺(1560—1622),初字君善,改字君御,号朱陵,别署·隐公、纶叟,合称纶·隐先生,又号太虚里人、偃骨无学人、隐人、醒翁、场庵、洞口渔郎,晚称渔仙长,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进士,除徽州府推官,终南太常寺卿。有《纶·隐文集》《纶·隐诗集》《九芝集》及《蓝桥记》《金门记》传奇等。谢伯阳《全明散曲》辑其小令48首,套数5套。吕天成《曲品》赞其作品“雅韵炊金馔玉,新裁绣口锦心”“词白极琢丽”。

《商调·黄莺儿》南归(二十首其七)原文赏析-明代龙膺散曲

更多龙膺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