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河西水仙子》(好花羞上老人头)原文赏析-明代杨文奎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1:09

【双调·河西水仙子】(好花羞上老人头)作品原文

【双调·河西水仙子】(好花羞上老人头)

杨文奎

好花羞上老人头,年老簪花不自羞。

赏花不趁春光秀,到花残蝶也愁。

《双调·河西水仙子》(好花羞上老人头)原文赏析-明代杨文奎散曲

【双调·河西水仙子】(好花羞上老人头)作品赏析

这首小曲,通过短短二十七个字,叙写了一幅“老来乐”的温馨图景,揭示了老人们那种乐观开朗、永不服老的精神风貌,并勉励人们珍惜春光,享受快意美好的幸福人生。

开头一句,春天到来了,万物复苏,枯木逢春,鲜花绚烂,老人们也加入了这种狂欢的行列。在常人眼里,“好花羞上老人头”,头上“簪花”(戴花)都是小姑娘、小媳妇们的最爱,可是老人们不在乎。她们人生的大风大浪经历多了,也用不着害羞了,因而“年老簪花不自羞”。这不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夕阳红、老来乐图景吗?一个健康爽朗、斗志昂扬、通达可爱的老人形象,因而也跃然纸上。这是一种“我是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自信,也是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而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则直接继承了元代散曲、元代文人那种快意人生的风尚与豪迈,而这,不正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年轻人所欠缺、所应该努力去学习的吗?

后一句,则告诫人们要珍惜春光,珍惜美好的人生。“赏花”就应该“趁春光秀”,否则的话“到花残蝶也愁”,只能是对景嗟叹了!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叹春伤春的文字可谓比比皆是。古人观草木一世,而懂生命之短暂与珍贵,因而留下了许多勉励的文字,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汉曹操《短歌行》)“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汉《古诗十九首》)“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等等,都是古人对生命的诠释与解读。这在今天,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只是时不我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这才是我们所最应该具有的积极人生态度。是的,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好好去追寻、去珍惜。如同这“赏花”,梦想的手也必须去紧紧抓住,如此才能看到鲜花绚烂的人生景致,而不是错过后满眼的“花残蝶也愁”!

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体方面,曲子也隐隐透露着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思想。这和时代大背景是分不开的。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一个个体,都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某一时代的烙印。其实,在元明两代,及时行乐的思想还是相当严重的。元代科举数次废止,文人失去进身之阶而屈沉下潦,沉郁落魄,报国无门,及时行乐的思想也就占据了上风。有明一代,实行残酷的特务统治,文人更是小心翼翼,加之又上承大元文人的气魄情怀,隐逸避世、及时行乐的思想亦比较严重。这一切,不可能不体现在文人的作品当中。毕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一旦“达”的目标不可能实现,那么“独善其身”的隐逸遁世思想甚而及时行乐的世俗主义人生态度便会抬头,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同时,在题材内容的开拓上,以往表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思想的,多寄托于风流才子或纨绔子弟身上,在老人方面倒是少之又少。此曲却另辟蹊径,将“老人”引入曲中,通过写老人赏花要“趁春光秀”,表现珍惜春光和及时行乐的人生思想,大大开拓了小令作品的题材内容,别有一番风味。此外,这首小令在格律上一韵到底,如行云流水般婉转有力,凸显了老人们那种“不伏老”的精神势头。

(张明远)

《双调·河西水仙子》(好花羞上老人头)原文赏析-明代杨文奎散曲

【双调·河西水仙子】(好花羞上老人头)作者简介

杨文奎,生卒年不详,约明太祖洪武前后在世,明朱有燉《香囊怨》杂剧称其为“书会老先生”。工曲,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其词“如匡庐叠翠”。所作杂剧有《王魁不负心》《封陟遇上元》《吕云英风月玉盒记》《翠红乡儿女两团圆》四种,今仅存《两团圆》于明臧晋叔所编《元曲选》中。

《双调·河西水仙子》(好花羞上老人头)原文赏析-明代杨文奎散曲

更多杨文奎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