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扫晴娘》扫晴娘,高盘去髻斗红妆原文赏析-明代朱有燉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1:50

【双调·扫晴娘】扫晴娘,高盘去髻斗红妆作品原文

【双调·扫晴娘】扫晴娘,高盘去髻斗红妆

朱有燉

〔扫晴娘〕曲,乃予审音定律新制。

此调与〔双调·殿前欢〕略同,此亦双调曲也。

原其因实苦久雨,偶见人制纸妆妇女名曰“扫晴娘”,臂悬灰土,手持扫帚,其意以土克水,欲扫尽阴云,乃儿女子戏剧之具耳。

予遂以“扫晴娘”名曲,如曲中〔柳青娘〕〔络丝娘〕之比也。

其词四章,云:

扫晴娘,高盘云髻斗红妆,手持竹帚三千丈。

舞袖翩扬,扫阴云见太阳。

曙色光,晴霞晃,彩鸾回驭到仙乡,相酬进玉觞。

扫晴娘,轻移莲步下回廊,飞空直到青霄上。

扫净晨光,将浓云湿雾扬。

山色苍,清波漾,归来金鼎爇名香,相酬奠酒浆。

扫晴娘,臂悬灰土绛纱囊,化成万斛空中扬。

堰住银潢,看晴空日月光。

日月光,罗星象,归来相劝酒肴香,人间喜气扬。

扫晴娘,腰身可喜好衣裳,便将云雾先除荡。

尽力掀扬扫,晴天万里长。

打麦场,农夫望,归来相谢救民荒,佳名百世芳。

《双调·扫晴娘》扫晴娘,高盘去髻斗红妆原文赏析-明代朱有燉散曲

【双调·扫晴娘】扫晴娘,高盘去髻斗红妆作品注释

(1)斛(hú):古代量器,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2)银潢(huáng):指天河,银河。

【双调·扫晴娘】扫晴娘,高盘去髻斗红妆作品赏析

〔扫晴娘〕为朱有燉自制新曲,作者在自序中已经提及。“扫晴娘”,亦称“扫晴妇”“放晴娘”,是民间祈祷雨止天晴时挂在屋檐下的剪纸妇人像。妇人手携一扫帚,常以红纸或绿纸剪成。关于悬挂“扫晴娘”的风俗,北方和南方都有。清赵翼的《陔余丛考·扫晴娘》云:“吴俗,久雨后,闺阁中有剪纸为女形,手持一帚,悬檐下以祈晴,谓之‘扫晴娘’。”又《燕京岁时记·扫晴娘》:“六月,乃大雨时行之际,凡遇连阴不止者,则闺中儿女,剪纸为人,悬于门左,谓之‘扫晴娘’。”

这套小令里,作者充分发挥其联想力,赋予剪纸以鲜活的生命力,传达了世人对“扫晴娘”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第一首小令中,作者对“扫晴娘”的外貌驰骋想象。她云鬟高束,妆容美好,拿着巨大的竹帚,“舞袖翩扬”。第二首,作者则着力刻画“扫晴娘”的动作,她或是轻移莲步,或是飞空直上,姿态优美。第三首,作者则结合扫晴娘习俗的来历,从另一角度让我们了解她的姿态。她臂上挂着的红纱,囊中装着灰土,洒向天空,化为“万斛”壤土,堰塞了天河,消解了连绵阴雨。五行之中,土作为中和性元素,具有克水功能,正如俗谚“兵来将挡,水来士掩”,故“扫晴娘”需臂悬灰土,以取土能克水之意。第四首中的“扫晴娘”身材优美、衣裳秀丽,她一到来便扫除云雾,带来了万里晴空。此处作者将笔墨放在了农民对“扫晴娘”的赞美之情上,别有风味。阴历六月是夏粮收晒的季节,正当打麦场上最需要晴日的时候,夏季的暴雨却往往不期而至。人们收获时节对晴天的喜爱,也正是有基于此,故“扫晴娘”才在人间留下了万世美名。

此套小令写出了北方麦收季节农民剪扎“扫晴娘”的习俗,以及农民对天时调和、万里长晴、麦收顺利的热望,也体现了作者对农事的关切之情。此曲作为民间风俗的记载,语言浅近,民歌风味十足,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王露)

《双调·扫晴娘》扫晴娘,高盘去髻斗红妆原文赏析-明代朱有燉散曲

【双调·扫晴娘】扫晴娘,高盘去髻斗红妆作者简介

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别号全阳子、全阳道人、梁园客、老狂生等,晚年又号锦窠老人。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长子,洪熙元年(1425)袭封周王,谥宪,世称周宪王。勤学博古,喜好书法,精通音律,工杂剧、善词曲。诗集有《诚斋录》《诚斋新录》。杂剧今存31种。散曲有《诚斋乐府》二卷,计小令264首,套数35套。多为吟风弄月和闺情赠别之作,内容流于陈腐,文字亦非上乘,然音律协调自然,风格华美婉丽,加之他在朱氏王族中才华出众的地位,故曲作流传甚至。

《双调·扫晴娘》扫晴娘,高盘去髻斗红妆原文赏析-明代朱有燉散曲

更多朱有燉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