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合套》元宵赏灯原文赏析-明代贾仲明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1:07

南北【黄钟合套】元宵赏灯作品原文

南北【黄钟合套】元宵赏灯

贾仲明

〖醉花阴北〗国祚风和太平了,是处产灵芝瑞草。

圣天子,美臣僚,法正官清,百姓每都安乐。

喜佳节值元宵,点万展花灯直到晓。

〖画眉序南〗花灯儿巧妆描,万朵金莲绽池沼。

任铜壶绝漏,禁鼓停敲,庭内外香蔼齐焚,楼上下灯光相照。

楚腰,罗绮丛中俏,人在洞天蓬岛。

〖喜迁莺北〗似神仙般欢乐,听梨园一派笙箫。

青宵,月离了海峤,恰便似宝鉴高悬银汉遥。

明皎皎,月色和灯光相射,灯光和月色相交。

〖画眉序南〗街市上喜通宵,仕女游人斗施巧,翦春娥云髩,宝钗斜挑。

红袖底双握春纤,华灯下相看花貌。

楚腰,罗绮丛中俏,人在洞天蓬岛。

〖出队子北〗仙境内虽然难到,便怎生强如俺那尘世好。

水晶帘低簌画堂标,玳瑁筵宽铺庭院小,琉璃盏齐烧灯焰高。

〖神仗儿南〗元宵景好,喜庆皇朝,游人闹炒。

转灯儿鞋灯儿齐挑,绣球灯团团皎皎。

彩绳高吊,锦带似彩云飘,绛蜡似晓霞绕。

〖刮地风北〗习习习天风香雾绕,则听的社火镬铎,街衢上迓鼓偏聒噪,动地声高。

乔三教喜动清乐,醉八仙快躧高橇。

这壁厢那壁厢同饮香醪,笙和笛间紫箫,秦和筝合着檀槽。

绣帘下美女多奇妙,他每唱阳春按六么。

〖耍鲍老南〗一派歌声动天表,唱得是直恁好。

孔雀屏开映彻鲛绡,玉斝金尊斗相招,尽教他天渐晓。

〖四门子北〗彩云间斗柄斜横了,霁一天星月皎。

酒令儿行,筹箸儿交,绛绡楼痛饮添快乐。

风髓又烹,兽炭又烧,把肥羊来旋燎。

〖闹樊楼南〗两行金钗,最宜素缟,麝兰风香缥缈,微露着金莲小。

凭阑凝眺,看街前舞回鲍老。

〖古水仙子北〗我我我自暗约,是是是曾见说当年元夜好。

因汉武帝朝中召东方朔言道:海中央有巨鳌,他他他现时节五谷丰饶,鳞甲内有光冲碧霄。

若天官喜悦民安乐,后来因此上赏元宵。

〖尾声〗人生百岁须还老,切莫吝追欢求笑,但愿年年庆此宵。

《黄钟合套》元宵赏灯原文赏析-明代贾仲明散曲

南北【黄钟合套】元宵赏灯作品注释

(1)每:们。

(2)乔三:指社戏中的指挥者。

(3)躧(xǐ):踩,踏。快躧,轻快地踏走。

(4)阳春:指阳春白雪,代指高雅的曲调。六么:又称绿腰,曲调名。

(5)恁(nèn):如此,那么。直恁:竟然这样。

(6)斝(jiǎ):古代青铜制贮酒器,有把手、两柱、三足、圆口,上有纹饰,供盛酒与温酒用,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后借指酒杯、茶杯。

(7)鲍老:古代戏剧角色名。舞鲍老为元明时一种滑稽表演,有歌有舞。

南北【黄钟合套】元宵赏灯作品赏析

这是一组吟咏元宵欢乐景象的套曲。大概是因受到永乐皇帝的赏识与礼遇,为求报答,贾氏作此曲为新朝歌颂升平。

〔醉花阴〕作为此套曲的开篇之曲,点出创作背景,其中蕴涵着对新朝的直接颂扬。起头两句为总体性介绍,作者以夸张的笔墨描写明王朝的繁盛景象。国祚(zuò),即为国运。太平盛世,国运昌盛,以致“是处产灵芝瑞草”。第三到第六句,作者以三言对,告诉读者国运之所以如此昌盛,正是因为有圣明的天子与尽职的官员,他们让整个社会法律严明公正,百姓安居乐业。最后两句,切入主题,由“万展花灯直到晓”可知元宵赏灯得到了百姓的喜好与积极参与。此曲中,贾仲明极尽铺排之能事,虚实结合,纵情夸写元宵佳节万灯齐放、众民游乐的辉煌景象,对明王朝的礼赞之情,溢于言表。

从〔画眉序〕到〔古水仙子〕这十支曲是整个套曲的中幅,也是作者尽情铺排、发舒笔力、驰骋才情的部分,为我们逐一展现了元宵佳节的美景之所在。

第二曲〔画眉序〕写元宵之夜的花灯之盛和市民游赏之乐。“万朵金莲”,极言花灯之盛。第三、第四句中,“铜壶”,即古代铜制壶形的计时器;“禁鼓”,指设置在宫城谯楼上报时的鼓。以“铜壶”对“禁鼓”,“绝漏”对“停敲”,极力描写时间已晚,又借由一个“任”字把游人不因时间已晚,而依旧游兴高涨之态描绘得活灵活现。第五、第六句以“庭内外”对“楼上下”,亦极言游人居民游兴高涨、城内各处都灯火通明的热闹气氛。在这祥和的景象中,眼尖的作者注意到那些细腰的美丽女子,她们穿着美丽的衣衫在人群中显得分外娇俏。看到这些景象,想到此情此景,作者不禁有了如临仙境的感慨。此处,“楚腰”代指细腰美女。《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唐刘方平《采莲曲》中亦有“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之语。“洞天”,则指道教里神仙的居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后常泛指风景胜地。“蓬岛”,指代蓬莱山,也为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此曲类似诗词,意境优美,由远及近,由花灯之盛写到女子之美,动静结合,给人以无限遐想。

第三曲〔喜迁莺〕则紧接上曲,着重写元宵佳节的月色和灯光,以突出赏灯的无限乐趣。首两句写在这神仙般的欢乐中,更有戏曲助兴。接着写月色横空。“海峤”,指海边山岭;“宝鉴”,镜子的美称,以喻月亮之明媚。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明月从地面升起,高悬于空中,与满天的星光、满城的灯光交相融会,而游人们亦沉醉于月光之下,看着美景,过着佳节,如临仙境。此曲由听觉写到视觉,描绘出一幅让人心神荡漾、欲罢不能的人间仙境。

第四曲〔画眉序〕则紧承前曲,作者借着月色与灯光,仔细地观察起街市上通宵不眠的行人,焦点则是“仕女”。美丽的姑娘们争奇斗艳,她们有细细的蛾眉,如云的秀发,柔美的腰肢。作者还注意到她们大红色衣袖下紧紧相握的纤纤玉手。原本的人间仙境已经很让人陶醉了,而由于有这样一群娇羞少女的点缀,又为这元宵佳节添上了一笔动人的色彩。“华灯下相看花貌”,语带双关,既可以指这一群美丽的女子之间互相打量,互相比较,亦可以指如作者这样的游人在华灯的照射下,一个接一个地打量着那些花容月貌。两层意境相互交织,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显得内容更为丰富。

第五曲〔出队子〕转而描写尘世之好。虽然众人都向往仙境,但是在贾仲明看来,仙境再好也比不过我们这个尘世。最后三句,对仗工整,作者一连以三个排比对偶句铺排尘世社会是多么金碧辉煌。“低簌”为拟声词,指风吹物体发出的簌簌声。“玳瑁筵”,又作“瑇瑁筵”,谓豪华、珍贵的宴席。这个尘世社会是如此富丽堂皇,怎能不引起人们的沉醉呢!

在对元宵的热闹之景极尽铺排之后,在第六曲〔神仗儿〕中,作者开始描绘元宵节的主角之一花灯。中间两句,作者以细致的笔墨,描写花灯之多。“转灯儿”,指走马灯。元代耶律楚材有《转灯》诗云:“三世尘沙佛,皆如转灯过。”最后三句,作者以叠词“团团”“皎皎”绘绣球灯之色,在团团皎皎的彩灯中,作者甚至细致地观察起了挂起彩灯的彩绳,灯上配的“锦带”及灯火燃烧后流下的“绛蜡”,进一步从细节处描绘花灯之貌,展示出元宵佳节的热闹与美好。

从第七曲到第十曲,作者的视角则由街市扩展到酒楼的厢房,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不断交换场景,描绘出酒楼内外的热闹与欢乐景象。第七曲中,“社火”,指旧时节日村社迎神赛会所扮演的诸种杂戏,后亦演变为群众性的游艺活动。“习习习”,形容微风和煦。《诗经》中有:“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镬(huò)铎”,形容喧闹。“迓(yà)鼓”,则指代俚俗的曲调。前六句,作者极力铺陈元宵佳节的各种民间艺术表演,渲染出喧闹聒噪的氛围。后四句,则描写酒楼厢房里的欢乐景象。“阳春”,古歌曲名,是一种比较高雅难学的曲子。汉李固《致黄琼书》中有“《阳春》之曲,和者必寡”之语,故后用以泛指高雅的曲调。第八曲〔耍鲍老〕则是对厢房内正在进行着的宴会的描绘。“天表”,指天外。“孔雀屏开”,则指孔雀开屏灯。“鲛绡”,是指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亦借指薄绢、轻纱。唐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曲》中即有“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之语。外面的花灯灯光通明,而赏灯的人亦精神高涨,高举着酒杯,一杯接一杯喝个不停,气氛极为热闹。第九首〔四门子〕中,“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第七星,即玉衡、开阳、摇光。北斗,第一至第四星像斗,第五至第七星像柄。“斗柄斜横”,指北斗星已转向,天色渐明。“彩云间斗柄斜横了”,亦是为了凸显时间已晚,但是厢房内把酒畅饮的宾客仍然兴致高昂。此处“兽炭”,指做成兽形的炭,亦泛指炭或炭火,可用来烤肉。而在这番热闹的景色中,作者在第十曲〔闹樊楼〕中还着力刻画了一位观赏演出的女性。她戴着金钗,穿着美丽的绢衣,露着金莲般的小脚,在麝香与兰香的包围中,靠着栏杆举目凝眺,津津有味地观看街市上的杂戏。

第十一曲〔古水仙子〕,作者则介绍了元宵节的由来及元宵佳节之所以会得到人们喜欢的原因。“暗约”,忖度、想的意思。元宵节观灯的看点之一即是观“鳌山”,鳌山指筑成巨鳌形状的灯山。贾仲明这里提到了鳌山的来历,即起源于汉武帝和东方朔。为了表明了人们对五谷丰登、年岁太平的期盼,因此扎鳌山也就成了元宵节的惯例。正是因为元宵佳节如此美好,故作者在〔尾声〕中提出了“人生百岁须还老,切莫吝追欢求笑,但愿年年庆此宵”的美好心愿。

此曲描写元宵之夜热闹壮观的赏灯场面,并且说到了节日的由来,很有特色。虽然其中表现了士大夫的庸俗趣味,但也写出了民间娱乐的场景,是一幅典型的社会风情画卷。

(王露)

《黄钟合套》元宵赏灯原文赏析-明代贾仲明散曲

南北【黄钟合套】元宵赏灯作者简介

贾仲明(1343—1422后),一作仲名,别号云水散人,云水翁。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后移家兰陵(今山东枣庄)。善吟咏,尤精乐章、隐语。曾侍明成祖朱棣于燕邸,与汤式、杨讷并受宠遇。曾为元钟嗣成《录鬼簿》补撰80名曲家的〔凌波仙〕吊词,有说《录鬼簿续编》亦为其所作。其所著杂剧作品有16种,仅存《萧淑兰》《玉梳记》等6种。其散曲,谢伯阳《全明散曲》辑有小令81首,套数2套。

《黄钟合套》元宵赏灯原文赏析-明代贾仲明散曲

更多贾仲明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