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质《折桂令·过多景楼》原文赏析-元曲三百首第163首〔双调〕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06 05:20

折桂令作品原文

折桂令

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注释】

1、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的甘露寺内。

2、横眉:比喻远山的形状。

3、消雪:比喻水波的平静、澄明。

4、钩:形容月缺时形状。

5、梨花白点:代指一种疏落有致,淡雅清新的神秘境界。

周文质《折桂令·过多景楼》原文赏析-元曲三百首第163首〔双调〕

折桂令作品赏析

这首元曲是一支离别之作。开篇以八句的篇幅,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描写了登多景楼时所见的景物。首句“滔滔春水东流”,点明时令。多景楼靠长江,春时江水自然是视野中主要的画面。江水滔滔东流,“滔滔”二字,写出了江水奔流的气势,为浩瀚明丽的江水平添了几分灵动。

长江奔流,作者举目远眺,“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天空广阔无边,白云自在悠闲,树影婆娑,鸟儿难觅无踪,“阔”、“闲”、“渺”、“幽”四个字,刻画传神生动,写出了举目远眺的感受。这三句从近到远,从大到小,层次分明。

下面三句“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依次描写远山、平波、新月。而且三个倒装句,使“远”、“平”、“缺”这三个形容词带有了动态的韵味。这三句的描写细腻,而且构思奇巧,以“横眉”比喻远山的形状,以“消雪”比喻水波的平静、澄明,以“沉钩”形容月缺时的形状,刻画形象生动。视野由远及近,由山至水,由平波到新月,也显示了时间的流转。“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渡口”近而“江头”远,“桃蕊”之红,“梨花”之白,表现了色彩的映衬之美。这些景致,暗合了“多景楼”之名。

最后三句作者陡转笔锋,点明了全曲的主旨。“何处离愁”故作一问,引出了后面的原因:“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原来“多景楼”是作者与友人分别之处,此处一别,作者将登上孤舟,趁夜出航。离别已是凄凉不已,加上这众多情景的烘托,岂不更让人“黯然销魂”!

【相关阅读】

更多周文质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