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赏析-宋代关于归隐带湖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5 06:05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原文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辛弃疾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

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南西北之人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恓恓者?

辛弃疾《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赏析-宋代关于归隐带湖的古诗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赏析

词通篇以集经句的方式,抒发了归田学稼之志,但字里行间弥漫着失意不平之气。

上片表明自己归田的原因和归田后的打算。首韵写道,自己既然已经失去了用世的机会,就不妨归隐,像为孔子所不喜的学生樊须一样,甘当小人亲自稼穑。不得逢其时就“独善”,与适逢其时就“兼济”一样,本来就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个人行为准则,现在稼轩归隐自藏,他也为自己找到了这个思想依托,但他内心并未宁帖,也有借“学稼”暗示时代的不可为之意。继韵写隐居衡门的快乐,以牛羊成群的镜头,表明此中天地的淳朴无伪;同时,日暮牛羊归家,也未必不含有人在自然中寻求归宿的玄妙之意。但究其内蕴,实在有无可奈何、自我扫平内心块垒的味道。下片主要表明对“前我”的否定。他先以奔波劳碌、不识时务的孔子隐为自代,痛陈自己对以往所遇的否定。接着又以长沮、桀溺的安心隐居与孔子恓恓惶惶奔走作对比,表示要效法耦耕的隐士长沮、桀溺,迷途知返。然而,稼轩的肯定隐居,终不像当年陶渊明的肯定隐居一样,让人感到他的真心欣喜。在他的反问孔丘中,传达出浓郁的怨艾时世之情。

集句诗词,自西晋傅咸创始集句诗后,逐渐为人所用,在宋代尤其流行。但大多数流于文字游戏,少有能借以很好地抒发和凸现自身情怀者。稼轩作为一个深于用典使事的作者,能将出自经典的语句用得天衣无缝,并且加深了表意的含蓄性,这颇能表明他在驱使典故为我所用上,路子很宽,功力深厚。

辛弃疾《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赏析-宋代关于归隐带湖的古诗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