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原文翻译赏析-辛弃疾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9 00:06

摸鱼儿作品原文

摸鱼儿

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湖北漕:湖北转运副使,主管将湖北地区的钱粮发运到京城。

消:经受,承受。

算只有殷勤:算,但是。这句是“算殷勤只有”的倒装,意思是殷勤做着留春工作的,只有画檐下的蜘蛛网。

长门事: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嫉妒卫子夫而被废,幽居长门宫。

相如赋:传说陈阿娇幽居长门宫时,曾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文道其幽怨,司马相如遂作《长门赋》。武帝见《长门赋》后颇为感慨,遂复宠幸陈阿娇。

玉环:杨贵妃杨玉环。飞燕:赵飞燕,西汉成帝皇后。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南宋主战派名臣、词人,有“词中之龙”一称。

《摸鱼儿》原文翻译赏析-辛弃疾作品

摸鱼儿作品赏析

辛弃疾的最大理想便是恢复中原,他也具备这方面的智谋与武略。但是他生活的南宋孝宗朝已离靖康之难过去了三十多年,民众的仇恨已逐渐消弭,南渡之初的良臣猛将也零落殆尽,偏安一隅的南宋在此时倒也经济繁荣了起来。于是尽管孝宗皇帝有志于恢复,但朝野臣民的恢复热情并不高涨,加之孝宗即位之初草草北伐的失败,使得恢复的希望始终遥遥无期。

除了主战派失势的时代氛围之外,辛弃疾还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他出生于金人统治下的济南,少年时代渡江南来,投奔南宋政权,这段经历使得他被划归为“归正人”群体,一方面在江南没有政治基础,另一方面随时会受到江南士大夫的排挤。他渡江南来之初便进献了《美芹十论》《九议》等奏折,详细阐述了他的恢复计划,然而却与宋孝宗和时任宰相虞允文的方案不合,也就难以获得君王的信任。所以辛弃疾南来之后,并没有什么在边防前线任职的机会,就在内地诸路转来转去,不是剿匪,就是管理钱粮转运。比如淳熙六年(1179)的这次,就从湖北转运副使移任湖南转运副使,不啻为南渡十八年来辗转多迁的缩影。于是在同僚王正之的送行酒席上,他写下了这首婉转愁怨的名篇。

全词的开篇极富笔力,凭空而来一句还能经受几番风雨的追问,然后才揭示当下的春归时令,无疑是人到中年的深挚感慨。渡江南来的时候,自己正当二十三岁的壮龄,此刻却已四十不惑。尽管还有实现功名的机会,但时间已经不多了,最好的年华已经蹉跎,如果依然改变不了被朝臣排挤、薄宦流转的现状,那真的就一切成空了。

起首的惜春之后,便自然转入留春,然而改变不了落红无数的结局,也就引出了对春的呼唤与追问:“春天啊,停下你的脚步吧!人家不是说天涯芳草会阻断归路么?那你的归路不也没有了吗?”不过天涯芳草阻断的是人的归路,春还是要离开的,所以春只能默默无语了。惜春、留春、问春都无用后,词情便转入了怨春,因为他发现还是有人能够留住一些春的踪迹,那便是画檐下的蛛网,它能够沾满象征春日的柳絮。可是蛛网真的理解春天吗?真的那么想挽留春天吗?它当然没有自己这样的真诚,但似乎世间的美好,就是不爱拥抱真诚的人心,而总被别有心机的人占有。

词写到这里,比兴寄托的意味已经非常浓郁了,画檐蛛网指的就是朝中排挤自己的大臣,而下阕直接以幽居长门宫的汉武帝陈皇后开篇更加明确了词中的寄托。以后妃的受宠与否隐喻大臣的政治遭际是中国诗歌悠久的传统,辛弃疾显然在用陈皇后喻指自己,而且境况比陈皇后更加恶劣。因为陈皇后毕竟可以千金买赋,重获汉武帝的宠幸,而自己就算有钱,也买不回皇帝的心,因为朝中大臣对自己的嫉妒实在太深了。既然如此,那也只能自我解脱。飞燕玉环,是受宠一时的妃子,但最终赵飞燕被废,杨玉环身死,都逃不过身败名裂、终归尘土的命运。这当然在说朝中排挤自己的得势大臣,也将同样失势下台,千古无名,自己也就不必伤感了。

尽管话这么说,但是此刻的潦倒与理想的无望还是改变不了的,内心还是充满了难以平复的怨愤。不过词不能写得太露,提到玉环飞燕已经极为顿挫了,结尾就得将情绪收回来,回到眼前的斜阳芳草,而伤怀叹老的情绪也就在一片暮春中铺开荡漾,留给自己与读者无尽的凄婉。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