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送别德清蔡夫子》(问人生头白京国)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1 08:06

摸鱼儿·送别德清蔡夫子作品原文

摸鱼儿

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清代:纳兰性德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

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

人不识。

且笑煮、鲈鱼趁著莼丝碧。

无端酸鼻。

向岐路消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

临风因泣。

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

休太息。

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

年来踪迹。

有多少雄心,几翻恶梦,泪点霜华织。

《摸鱼儿·送别德清蔡夫子》(问人生头白京国)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摸鱼儿·送别德清蔡夫子作品赏析

人生失意,各有不同。自视颇高的蔡启想不到,以他这般才华名气,有一天突然就蒙受了不白之冤,要削职还乡,一个官还没做够的人骤然被叫停,那份失落和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蔡启,字石公,号昆阳,浙江德清人。康熙九年进士,并钦点为状元,充任日讲官,著作有《燕游草》和《存园集》。他中状元前后,有个很有趣的插曲。

康熙八年,身为浙江湖州府举人的蔡启进京会试,路过淮安府山阳县,去拜访他的乡试同年山阳县令,门房见他穿着寒酸,本想轰走,但名刺上写着——举人蔡启,便满面狐疑地通报了。山阳县令知道蔡启家境贫寒,以为是来借盘缠的,便命门房查明回报。门房立刻明白县太爷不便直接回绝,于是故意对蔡启盘问不休。蔡启顿觉自尊心受到伤害,转身便走了。

不久,蔡启中了状元,山阳县令后悔不迭,赶紧写了一封信,准备了一份贵重的礼物,派人送来。蔡启毫不领情,冷笑一声,作诗一首作为回信——

一肩行李上长安,风雪谁怜范叔寒?

寄语山阳贤令尹,查明须向榜头看。

蔡启中状元以后,在京为官,并两次主持会试。纳兰于康熙十年辛亥举顺天乡试,蔡启正是主考官,可以说是纳兰的恩师。康熙十一年壬子科时,因“副榜未取汉军卷”,蔡启被削职,第二年,回归故里。临行的那一天,西风紧吹雁南飞。纳兰作词送别,在慰藉恩师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情。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有什么事情值得在京城里熬白头呢?此时,蔡启已经52岁,满头苍发渐渐染灰,因此才有“头白京国”之说。首句便劝慰恩师要放宽心,人生匆匆,万事随缘。次句说,何必在意什么官场得失,何必在意什么荣华富贵,不如归去,罨画清溪、蓑笠扁舟。

淡然隐居人不识,没了案牍之劳形,没了丝竹之乱耳,乐得逍遥自在。“鲈鱼趁著莼丝碧”,化用张季鹰的典故,表达归去之意。《世说新语·识鉴》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纳兰的解劝是真心实意,吐露的实在是自己的心曲,能够清风明月,旷野平畴,与渔樵同乐,享鲈鱼碧丝,自由自在,让身心融入自然,做一个世外的钓翁,与世推移,忘却官场的蝇营狗苟。那是多惬意的人生啊!

纳兰知道恩师不一定能够体味到这样的归隐园田的飘逸,许多人迷失在进仕的道路上,未曾给自己留下退路,一旦仕途遭遇挫折,往往一蹶不振。像陶渊明那样想得开,并能够怡然自得的人实在是很少。尤其蔡启这样自尊心强烈的人,更不可能想得开,一则是无辜蒙冤,二则是儒家的教化已经深入骨髓,想要抛弃一直孜孜以求的功名富贵,谈何容易?于是,他设身处地地说:“英雄无论天南还是地北,在哪里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那些位高权重之人,所得到的不过是虚华浮名,终将随着时光而淹没。”是的,人生何处不英雄,凭蔡启的才气,未尝不会有另外的一番天地。

“有多少雄心,几翻恶梦,泪点霜华织。”说的是恩师,亦是他自己,既是对恩师遭遇的不平,亦是对衮衮诸公的不满以及对仕途风波的厌恶。纳兰一生正直,不炫耀身份,不巴结权贵,身为侍卫也不刻意讨好,蔡启被贬,往日那些巴结他的人纷纷疏远了他,一个失势的人没了任何利用价值。纳兰却毫不避讳。

现实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势利冷漠,有些人虽然也读圣贤书,张口仁义,闭口道德,做起事来却南辕北辙,让人对江湖险恶不寒而栗。而对于纳兰这样的人来说,情义无价。

这一阙《摸鱼儿》,是肺腑之言,亦是醒世之语。天降大任于斯人,谁不是历尽了磨砺?人生何必在意浮名,是真名士自风流。

更多纳兰性德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