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晚春》原文翻译赏析-辛弃疾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8 23:38

祝英台近·晚春作品原文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释】

桃叶渡: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畔,为东晋王献之送别爱妾桃叶的渡口。

花卜:通过数花瓣数目的方式进行占卜。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南宋主战派名臣、词人,有“词中之龙”一称。

《祝英台近·晚春》原文翻译赏析-辛弃疾作品

祝英台近·晚春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传统的闺怨词,抒发的就是词中女子在暮春时节的寂寞相思

开篇连用两个典故,借唐玄宗与杨贵妃,王献之与桃叶的故事揭示情人分别的现实。南浦自是分离的场所,烟柳则意味春深,言分别的时间已经过去许久。其后便转到人物内心的刻画。上层楼是为了眺望远方情人,怕上则是近日风雨弥漫,朦胧了远处的视线,风雨同时也摧残了春花,会给自己带来红颜老去的痛苦联想。然而并没有人同情春花的凋落和自我的老去,只有那黄莺,一个劲儿地唱着春归的歌谣,仿佛在嘲笑自己的脆弱。

下阕从人物心理转入场景描写。词中女子开始做一种古老的占卜,试图通过数一数头上花饰的花瓣来窥测情人回来的消息。但不管占卜的结果时好时坏,她却总不放心。是吉兆吧,怎么和冷清的现实不太一样?是噩兆吧,又不甘心接受失败的命运。于是屡屡卜完插回头上,又重新摘下,更仔细地数了起来。

或许是数了太多次,数得累了,灯也未灭,人就沉沉地和衣睡去。睡梦中还是没有梦见与情人相会,反倒仍然独自面对远去的春天。于是带着泪水向春天控诉,是你将愁绪带到了我的心头,现在你就要走了,要把这愁绪也一并带走,为何偏偏把它留下,一直住在我的心里呢?这场无理质问,将全词的幽怨烘托到了极点。

这首词缠绵悱恻,并不输于擅写婉约愁绪的大家作品,与辛弃疾词作给人的传统印象不太相符,所以古人就曾感叹“才人伎俩,深不可测”。至于这首词是不是像《摸鱼儿》那样有所寄托,则就难以确认。既然如此,那也就不必强求什么故事或深意吧,就这样沉浸在歌词的忧郁氛围中,也已足够。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