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原文赏析-刘基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5 11:20

感怀原文

感怀

刘基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

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

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感怀赏析

这首古风格调苍凉,抒写作者才高未遇的惆怅。从方国珍起事(1348)至刘基应朱元璋征召出山(1360)间,作者虽曾几度出仕,但或罢或辞,终至弃官归隐,才具未得大展,心情与诗中所言相符,则可推知本诗写作时间即在这个时限内,地点则为罢官或谢归后所居的家乡。

诗开头两句表明自己从年轻时就远游他方,而今仍然逍遥自在,静观天下之变。“结发”,指少年时。“事远游”,即多年宦游在外。“逍遥”,意气自若,指游宦及归隐均从容如一,名利无所萦于心,联系下文,知此“逍遥”二字乃愤激语也。三、四句:举目四望,天地山川是何等渺茫空阔啊,这两句描绘出一个空旷寂寥的环境,创造了孤独迷惘的气氛,并为后面各句作垫衬。五、六句:鸟儿早已各自飞散,只剩下孤零零的大树悲凉地站在那里,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隐喻,上句比喻官吏逃散、百姓流离失所,下句比喻家乡一片空空茫茫、荒凉死寂。乔木,高大的树,指桑梓之属;古人常用乔木来代称家乡或故园。下两句:登高远眺,万里神州尽收眼底;多少前朝旧事涌上心头,令人心伤,这两句写作者想起古往今来,兴亡更替,不知目前的离乱局面如何了结,因而充满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末两句,我久久地立在原野上,仰望浮云,不禁向苍天问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凌空高翔呢?“浮云”,比喻当道的奸臣。作者未从朱元璋前,身为元臣,尽职尽力,然而却屡屡因“浮云”蔽日,奸佞谗毁而归田。未遇明主,则空有鸿鹄之志。什么时候才能风云际会,让这只大鹏奋翼冲天?作者有感于怀的,大概主要就流露在最后这两句吧。

刘基身在乱世,废居乡里,而安邦定国的雄心不泯,这就是本诗的积极意义之所在。

全诗初看散漫不经意,然如左太冲、鲍明远诗,以气贯之,动止由心,开合自如,古朴苍凉,直追汉魏。得元明初诸贤多历劫难,胸有奇气,下笔则浑然天成,殆非徒事章句者所能及欤?

(郭长庚)

【作者】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旋弃官归隐。元至正二十年(1360)受聘至金陵,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开创帝业,为明开国元勋。明初授太史令。累迁御史中丞,封诚意伯。洪武四年(1371)辞官归故里。性刚,疾恶如仇,为胡惟庸所谮,被太祖猜疑,忧愤而卒。一说为胡惟庸毒死。谥文成。其诗文均有特色,且影响较大。文章闳深肃括,诗歌沉郁顿挫,自成一家。有《诚意伯文集》传于世。

更多刘基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