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原文赏析-高翥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4 08:21

秋日原文

秋日

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注释】

蛩(qióng):蟋蟀。螀(jiāng):类。寒螀,寒蝉。

秋日赏析

春秋时节的景物,似乎触处皆是诗。在诗人眼中,一草一虫,一花一叶,都是那样可爱,那样富有情趣,信手拈来,许多名篇佳作便问世了。这首小诗,即是作者在夏末秋初,伴着习习秋风,漫步在自家小院里的一时兴来之作。它好似随口吟出,那样自然天成,毫无做作,显得趣味盎然,别具风致。

小草对于秋天的到来是最敏感的,第一阵秋风便会吹黄它的叶尖。当作者漫步庭院时,首先映入眼帘、提醒他时令已秋的景物恐怕也是那绿中开始泛黄的小草。所以作者不写花,不写树,而是下笔先写草。一个“衔”字,传神地刻画出了小草长长短短的叶梢上的那一点枯黄。这时候的秋色还不明显,自然界还以绿色为主,代表秋天的黄色只有小草叶尖上的那一点。作者着意刻画这一点,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后秋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以至世界,这是多么有趣而又活灵活现的描写。凉风至,白露降,蟋蟀、寒蝉感阴气而啼,这是夏末秋初的又一个显著特色,于是作者接着描写那躲在草丛里、墙角边的秋虫此起彼伏、互相答和的鸣唱声。在一片聒噪的虫鸣声中,作者漫步来到墙边,抬头望去,只见长长的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曲曲弯弯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此情此景,不禁触动了他的情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平日里邻居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种种往事霎时涌上心头,诗人把满腔感激之情寄托在这长长的豆荚藤上,请藤儿替自己给邻居殷勤地问声好吧。藤儿在秋风中摇摇摆摆,已过墙头,真像通人意似的。

全诗四句皆写景,然而客观景物中无不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小草泛黄“衔”秋色,秋虫鸣叫发“悲”声,无一不是作者的主观意识。特别是“似解通邻好”一句,更是“有我之境”。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不仅使本来普普通通的景物变得可亲可爱,而且使诗歌含蓄有味,曲折有致。

情韵意思俱胜,体现了宋人绝句之长。尽管诗中之景限制在小庭院内,但细致具体,且亲切有味,有即小见大之妙。读者可以从这些具体的小景物联想到庭院以外的大景象。“一叶知秋”,正可用以概括此诗的艺术特点。

(詹杭伦 沈时蓉)

【作者】

高翥:(1170—1241)字九万,号菊磵,余姚(今属浙江)人。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孝宗时游士。有《信天巢遗稿》。

更多高翥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