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三首》(其一、其二)原文赏析-秦观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8 19:07

秋日三首原文

秋日三首(其一、其二)

秦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秋日三首赏析

秦观是扬州高邮人。扬州在长江之北,由这里流经高邮至淮安的一段运河———邗沟(又名邗江),给自然风光增色。秦观别号邗沟居士即因此而起。邗沟在宋代属淮东路的高邮军。这是秦观描写家乡秋景的组诗的一二两首。他选取船上和家中情景分别进行艺术概括,于是邗沟一带的泽国风光和亭园雅趣,都生动、细腻地从纸面浮现出来。

第一首表现邗沟附近的水乡夜色。微霜已降,秋水方清,诗人乘船经过运河,习习凉风,吹来清新空气,很觉爽快。这时没有月光,只见满天星斗。诗人陶醉在迷人的秋江夜色之中,环顾四周,寒星万颗,映照水中,倍感亲切。一二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消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三四句赞美环境幽寂。邗沟两岸丛生着菰蒲一类水生植物,在夜色朦胧中,给人以一望无际的感觉。菰蒲深处居然隐藏人家,诗人完全没有料到。不过,这种艺术处理,只适宜于若明若暗,唯见星光的秋江之夜,如果换成月夜和白天,就不一定恰切。本联妙在使用了“疑”、“忽”二字。诗人心中正结着一个菰蒲深处有无藏舟之“地”的“疑”团。忽然几声“笑语”,方知岸上还有“人家”,疑团顿时解开。这种情景,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要遇到,优秀的诗人却能通过艺术作品把它捕捉下来。宋人曾说此联和僧道潜的“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东园》),都来自白道猷的“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而“更加锻炼”(《庚溪诗话》)。诗人们各自写出了生活中的类似体验,但秦观此联却显得更灵动,因而受到黄山谷的称赏。

第二首描写家庭生活中的闲适情趣。一二句写碾茶瀹(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月团(茶饼)新碾,花瓷为杯,茶美而器精,说明诗人很通茶道。饮罢呼儿课诵《楚词》,更见教子有方。他同把酒色财气作为生活必需的腐败官僚,是大为异趣的。

三四句则突出了静观万物的逸趣闲情。小轩风定,树梢处于暂时静止状态,连一片枯叶也不见掉落。这可给了青虫以好机会,相对吐丝,好不自在。青虫乃细小生物,吐丝是轻微动作,但诗人却能仔细进行观察,他对昆虫世界的浓厚兴趣,对人世纷扰的淡泊情怀,都是可想而知的。诗人迷醉在青虫吐丝的小天地中,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简直忘掉了荣辱得失。这种情趣,是眼中唯见财与势的俗物所无法理解的。这样,诗人的超逸情怀,无形中便从纸背反透出来。方回说秦观“古诗多学三谢,而流丽之中有淡泊”,并举了此诗,当亦属于有“三谢余味”之作。

两诗都写秋日,而内容各别:一夜间,一白日;一船中,一家里。写法更是各尽其妙。前者描写朦胧的秋江夜色:先勾勒秋江上有星无月的夜景,接着借人家笑语声的音响效果,暗示菰蒲中还藏有人家。这声音在画面上虽无法表现,但诗人通过解释疑团的方法,把绘画与音乐结合起来,便给这幅秋江夜色图配上了画外音。人家笑语之声,衬托出夜色的朦胧,全诗就更富诗味。后者描写诗人的闲逸雅趣:品茶课儿,已经够雅了。而遗忘世事,在风停树静之时观赏小虫对吐秋丝,更见出诗人胸襟的恬淡。小虫吐丝的细节,不仅给人以动中有静的印象,诗人体物入微的生活乐趣,也无形中表现了出来。

两诗一尚宏观,一尚微观,大小映带成趣。它们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虽看不出什么社会意义,却都以观察细致入微见称,语言也“清新妩丽”(王安石评秦观诗语)。

(陶道恕)

【作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坐元祐党籍,累遭贬谪。少从苏轼游,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婉丽精密。有《淮海集》。

更多秦观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