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古诗赏析-杜甫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3 18:08

绝句原文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古诗赏析-杜甫作品

绝句赏析

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今四川三台),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翠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两个黄鹂”,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在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眼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航,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先唐以五绝写景,有所谓“一时而四景皆列”的手法,如唐吴筠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这种手法又称为四句整对,在杜甫绝句更为常见。作于广德二年(764)成都草堂的“迟日江山丽”一首绝句,即运用此法。上下联皆对,工整自然。

“迟日江山丽”,《诗经·豳风·七月》云,“春日迟迟”,是说仲春的日子,白昼一天长似一天。这时风和日丽,山河特别秀美可爱。“迟日”二字笼罩全篇,给人以温暖明媚之感。

“春风花草香”,前句写春光明媚,此句则写春的气息。前句偏于触觉,此句偏于嗅觉。因“日”见“丽”,凭“风”传“香”,用字工稳可喜,又表现出景物间的联系。

前两句着力写春天给人的总体感受,较为宏观,有如画图的阔大背景。后二句则着力刻画一二细节,较具体而微。它写的是小径与溪边的景物。“泥融”“沙暖”都承“迟日”句来。“飞燕子”“睡鸳鸯”则写出两种鸟儿,一动一静,它们分别与“泥融”“沙暖”搭配,意蕴更加丰富。盖“燕子”春来忙做巢,春来土湿,它们啄泥芳径,又复飞去。“鸳鸯”成双作对,因春水犹寒而日照“沙暖”,它们便交颈而眠,贪享春天的温暖。通过两种鸟儿的动静刻画,反映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全诗既从大处着眼,又从细处落墨,有联系又有对照,虽一句一景,但不零乱、单调。“丽”“香”“融”“暖”等形容字,下得准确,堪称诗眼。通过美好春光的描绘,反映了饱经丧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的喜悦心情。

(周啸天)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