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古诗赏析-杜甫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3 18:05

又呈吴郎原文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又呈吴郎》古诗赏析-杜甫作品

又呈吴郎赏析

老杜的这首律诗曾被认为是“律中最下乘”“不成言语”“叫化腔”“卑之甚”。但是,它却打动了无数读者。现在这首诗已被公认为是杜甫的代表作了,很有点不给古代评论家面子的意思。

杜甫在夔州住了三年,写诗的时候,他已搬到瀼西去了,就把旧宅让给一个亲戚——即诗中的吴郎。杜甫在旧宅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无食无儿”的“西邻”,他同情她,让她到院子里打枣子充饥。吴郎接管后,不让这个妇人来打枣子了,还插上篱笆作为防护。杜甫知道这件事后,就写了这首诗给吴郎,劝他不要这样做。我猜想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封信,所以去掉一切藻饰,大概雅人看来,就“不成言语”了。然而经过一千多年,这首诗却像金子一样一直在闪光,很出乎雅人的意料。

杜甫在信中劝吴郎让妇人继续来打枣,“她要不是穷到这个地步,怎么会这样做呢;正因为她害怕你,所以你对她反而应该好一些”。同情孤寡,体贴入微,读之揪心。这种感情冲击力不是来自辞藻,而是来自人道主义的崇高。“她见你是新来的,防着你,未免多事;但是你插上篱笆,她却以为你当真不让她进来了”。这又是一种体贴,即对亲戚的体贴,也就是给个台阶,让吴郎下台,好玉成此事。对老妇的同情,对亲戚的诱导,都看出老杜的纯善,如果这种诗不感人,还有什么诗更感人!

一般地说,律诗须有营垒,须有旗鼓,辞藻是必需的。这话也对。但营垒旗鼓辞藻是干什么的,无非就是追求美。再问一句最高境界的美是什么,恐怕就很少人答上来了。其实最高境界的美就是真与善,情最真而意最善,句子不修饰也是好的。真善不足,修饰一下,原也应该,正如“二表人才”,打扮一番,原也应该一样。但是如果反过来责备一表人才不打扮,这就失之偏颇了。老杜此诗被古人误解,就是这个原因。

(滕伟明)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