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五美吟·西施》古诗原文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19:52

五美吟·西施作品原文

五美吟·西施

曹雪芹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曹雪芹《五美吟·西施》古诗原文赏析

五美吟·西施作品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出自清代章回小说《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借书中第一女主角林黛玉之手所作。黛玉因为父母双亡变成孤女,外婆怜悯而收留了她,所以能够和贾宝玉及众家姐妹共同居住在贾府的大观园中。

黛玉说:“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遇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今日饭后无事,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因此作了一组咏史绝句,歌咏的对象包括西施、虞姬、明妃、绿珠和红拂,合为《五美吟》,这是第一首《西施》。

西施和王昭君、貂、杨贵妃并称中国四大美女。历史上歌咏西施的作品为数众多,但这首七绝却能别出心裁、翻出新意,让人重新思考美丑的价值。东施虽是备受揶揄嘲弄的丑女代表,却能享受平静无波、白头到老的生活。相较之下,西施的美艳无双反倒逃不了红颜薄命的宿命。诗中运用巧妙的对比,颠覆世人普遍鄙夷的“丑陋”和欣羡的“美丽”,提醒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一味追求表象,认清自我的存在价值更为重要。

林黛玉自小就体弱多病,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原本心思细腻的她更加多愁善感,经常不自觉地颦眉。这看在贾宝玉的眼中,反而更添风情,他因此帮她取了个小名——“颦颦”。黛玉的娇弱不禁让人联想到也常因心病而皱眉的西施,同属“病美人”一族。或许是出于惺惺相惜的心态,黛玉对西施美而早逝的缺憾,感触良多。

首句的“一代倾城”简洁扼要地勾勒出西施的绝代风华。《汉书·孝武李夫人传》载有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我们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具有倾城容貌的西施当然是越王勾践施展“美人计”的不二人选。被送入吴宫的西施不负众望成功魅惑夫差,间接达成了复兴越国的使命。西施后来的结局众说纷纭,有两种较流行的说法:一说吴亡后她与范蠡同游五湖,另一说则是沉水而死。带有悲观性格的黛玉采用了后者的说法,因此有“逐浪花”一语。试想:这样举世无双的美女,死后的身躯随着浪花翻卷而消失无踪,怎不令人唏嘘慨叹!

回忆当年西施“三千宠爱集一身”时,该是多少女子欣羡的对象,但她并未因此乐不思蜀,而时刻惦记着家乡的一切,没有忘记初衷。然而第二句的“空自忆儿家”又残忍地揭露身在异地的她只能空自想念,心中的愁苦无法排解,这无处诉说的遭遇不正和林黛玉如出一辙?由《红楼梦》描写黛玉葬花的举动,可知她对美好事物的消逝总是心有所感,而且黛玉对于自身的孱弱一直了然于胸,西施的身世正预言了黛玉最后早亡的悲剧。

接着,诗的末两句笔调一转,惆怅悲凄的气氛不见了,而是回过头来看看东施吧!当邻里的富人见到她模仿西施捧心皱眉时,马上关紧门窗不敢外出;穷人看到她也吓得带着妻小纷纷逃离。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东施对黛玉而言,却另有一番解读:她虽然丑,不也因此避开了西施身不由己的悲剧人生吗?“头发斑白的老妪在溪边浣纱”,这虽是再平凡不过的一幅乡野景象,然而对西施、黛玉这两位美女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与其被关在饮食无虞的华美牢笼中,随心所欲的生活岂不是更自由自在?

聪慧早熟的林黛玉是众人公认的才女,所作的诗往往不落窠臼,《五美吟》便是一例。才气相当的薛宝钗看完后也说:“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西施》这首诗破除俗套,让我们重新省视自己的价值观。世人崇尚、追求美丽的同时,可能必须付出惨痛的牺牲,而东施“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颦之举,也凸显了她的无知与缺乏自信。这样说来,本诗最主要传递的精神,便是“做自己”了!

《五美吟·明妃》歌咏的是汉代王昭君,因避讳晋文帝司马昭之名,故改“昭”为“明”,称昭君为明妃。此诗同样结合了黛玉的性格而有独特创新的见解: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本诗开门见山便点出昭君出塞这件事。王昭君即使有闭月羞花的容颜,也难逃和番的命运,成为“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其中一员。可贵的是,末两句将造成昭君悲剧的始作俑者直指当朝君主!如果不是汉元帝重视女色,依画工所绘的图像选见后宫女子,那么不愿贿赂画工的昭君,应该不会刻意被丑化。等到匈奴前来求亲,元帝按图选定了昭君,临行召见时才知她竟是天仙绝色。然而君无戏言,不能收回成命的元帝,只能将怒气发泄在画师毛延寿身上,让他成了代罪羔羊。其实,决定取舍的权力怎么可以畀(音bì,交给)画工呢?

观看前人咏叹昭君的诗作,有悲怜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也有讥讽汉帝的,纷纷不一。直到王安石《明妃曲》:“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才开始为毛喊冤。之后欧阳修在《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其二》中说:“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才更明确地指出元帝连眼前的美丑都不能分辨,又何以能平定夷狄呢?

曹雪芹有意在《红楼梦》中提高女子的地位和形象,借林黛玉作《明妃》,并在欧阳修、王安石的基础上加以创造,颠覆传统的意图在诗中表露无遗,甚至安排向来中规中矩的薛宝钗也对此诗大力赞赏。曹雪芹极力赋予女性独立自主的思想,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实在非常地前卫进步。

(新北市私立辞修高中语文教师 邓佳惠)

更多曹雪芹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