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曹雪芹《红楼梦》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07:06

红楼梦原文

红楼梦

清·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曹雪芹《红楼梦》古诗赏析

红楼梦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每次看到这句,就会想起《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

记得在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元春省亲时令大家作诗。宝玉是她的亲弟,自然特别喜欢,心内也是有点算计的,想宝玉在众人面前展示才华,大放异彩。所以别人只写四句,轮到宝玉偏偏要写四首,弄的宝玉苦不堪言,那一副扎耳挠腮的样子,简直好玩极了。

黛玉本就诗词俱佳,又心性极高,本想在这会儿子大显手脚,却因为只能作一首,而不得不作罢。宝玉和黛玉自幼长在一起,青梅竹马,默契十足,两人又暗生情愫,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见宝玉的窘态,不禁就起了为其分担的念头。

这首便是林黛玉为宝玉作弊而写的。诗歌描画了一幅极为美丽的丰收祥和画卷。鹅儿在长满菱荇的池中嬉戏游水,燕子从桑榆林中衔泥飞出,筑巢于屋梁之间。新绿的韭菜,金色的稻谷,迎风浮动。好一派理想中的太平田庄,盛世之歌。

尾联“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更彰显了黛玉的聪慧。元春省亲,其实颇有代表天子而来的意思,写出的诗歌带着歌功颂德的意味,歌颂太平盛世,会让元春觉得宝玉长大了,懂得人情世故,事态分寸,自然是极为高兴和满意。

这首诗也是元春对宝玉写来的几首诗中评价最高的。可见,在短短的四句诗内,林黛玉的聪慧和机敏。她本可以直接大放异彩的,却选择了让自己心爱之人代替自己取得头筹。她默默地站在宝玉的身后,关注着他的点点滴滴,适时解脱他的困境,她就好似那落红一般,飘落成泥,化为春泥,护着花。

同时林黛玉又是个爱花惜花护花之人。她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写道:

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这个形象如今成了黛玉最为经典的一个样子,葬花的林黛玉有一种清远浅淡的悲剧之美。她不忍枝头美好的花朵,在飘落后成为人人脚下践踏的腌臜之物,由此看得出她清冷孤傲却又自怜自哀的复杂性子。在她的眼中,美丽无瑕的物什到最后一刻都该依旧无瑕。

也许是因为书中林黛玉是一株仙草的化身,她生来就对这些花花草草充满常人不能理解的感情。在她看来,这些无情无欲的草木倒是最真的存在,高洁、不随波追流,却有着不能对外人道的无可奈何。好似花朵再美,都逃不过芳华刹那后的飘零命运。同时也暗自把这些花花草草比作了自己,“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要怎样的凄凉悲苦能问出这样催人落泪的话语来!

她要的也不过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罢了,不过是一生一代一双人,却总是欲求而不得。她太忠于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这样一个七窍玲珑的人,怎会没看见自己的结局呢?

真是应的那句: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那甘露一般的晶莹泪珠便是黛玉所有的精灵之气。至少,她还做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这一生心愿已了,纯洁地来,干净地去,最完美不过。

更多曹雪芹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