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古辞·其二》(昔与君别时)原文赏析-鲍照古诗-南北朝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17:08

绍古辞原文

绍古辞(其二)

鲍 照

昔与君别时,蚕妾初献丝。

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捣治。

绦绣多废乱,篇帛久尘缁。

离心壮为剧,飞念如悬旗。

石席我不爽,德音君勿欺。

《绍古辞·其二》(昔与君别时)原文赏析-鲍照古诗-南北朝诗歌

绍古辞赏析

鲍照的《绍古辞》共计七首,此诗是其中的第二首。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对《绍古辞》总的评论是“皆托言离别之”。诚然,这首小诗正是反映夫妇久别之后,闺妇的惆怅情绪,是一首感情浓烈、真挚的爱情诗篇,读之感人至深。

鲍照实开一代诗风,形成“俊逸”风格,波及古今,影响极大,这一事实是有目共睹的。其风格表现在他所有的创作之中,就爱情诗而言,也同样显示着这一风格,《拟行路难》中的第三首、《夜坐吟》等爱情诗都有这一风格的味道。《绍古辞·昔与君别时》也不例外。

诗人借闺妇之口,以回忆的形式引起读者的追思。“昔与君别时,蚕妾初献丝”,这开句就以深沉形象的道白,表现闺妾对丈夫的纯洁、炽热的情感,再现了他们彼此分别时的场景,暗示出残酷的社会现实及时代的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悲剧。

感情越深,分别后就越痛苦,流逝的岁月越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捣治。”如果我们把“初献丝”理解为春天的季节,那么“寒衣”句,已是在讲冬天的季节了。这一大跨度的用笔,充分表现了诗歌的跳跃性特征。从春天一下跳到寒冬,进一步表现思妇的爱慕之情。春天分别时献上蚕丝单衣,寒冬已到棉衣早已制成。面对着早已制成的寒衣,却不见征夫归来,顿时又增加了几度伤感。“绦绣多废乱,篇帛久尘缁。”这一句更深层次地表现闺妾的内心活动,这种内心矛盾冲突、痛苦的程度,倾注在废乱的绦绣中、久尘缁的篇帛上。尽管丈夫别去一年,犹如度过多年似的,尘土都已将篇帛掩埋。此时,可以想见闺妾盼夫之心的急切程度。内心的废乱,久别的痛苦,在闺妾仍在发展、升华,直至什么程度呢?诗人接着写道:“离心壮为剧,飞念如悬旗。”离别的痛苦似刀绞,肝胆欲裂;杂乱如麻的思念如悬旗飘浮不定。闺妾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呢?诗人精妙收笔,使之保持着闺妾的心态平衡。“石席我不爽,德音君勿欺。”这两句又如同从刚才的感情激流的浪尖上急转直下,平稳地表示了闺妾的忠贞不渝的情怀,视自己对丈夫的爱非石非席、绝不改变,并希望丈夫也不要欺骗自己。这是闺妾的誓言,这是闺妾的愿望。方东树说此诗:“言勿以离而相忘。”(《昭昧詹言》)我认为这一评语是极为恰当的。

此诗不仅有丰富、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还有其鲜明独特的创作艺术。全诗写得无懈可击,锤字炼句,一气呵成,真是“字字炼,步步留,而又一往俊逸。明远诗令人不可断截,其思清意属,句重有味,无懈笔败笔也”(方东树《昭昧詹言》)。

此诗另外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全诗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也没有激动人心的场面,更没有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作铺垫,而是集中展现闺妾内心世界的思愁与忧烦。紧紧围绕着时间的流逝,突现感情的步步升华,直至达到自我超越的境地,荡起诗人、闺妾、读者感情的波澜。这种内心世界痛苦的形象再现,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创作艺术的深厚功力。

(张巨才)

【诗人名片】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家世贫贱。临川王义庆任命他为国侍郎,宋文帝迁为中书舍人。后临海王子顼镇荆州,鲍照为前军参军。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在刘宋一代的诗人中最为特出。七言诗到他手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

更多鲍照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