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其一》古诗原文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09:35

月下独酌·其一原文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其一》古诗原文赏析

月下独酌·其一赏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才华洋溢,诗风豪放飘逸、自然率真,作品风格如同其为人,清新洒脱、飘逸如仙。诗歌创作题材广泛、富有想象力,语句生动活泼、热情洋溢,贺知章赞其为“天上谪仙人”(天上被贬谪到世间的仙人)。后世称之为“诗仙”,和“诗圣”杜甫齐名,并称“李杜”。

《月下独酌》共四首,本诗为第一首,作于天宝年间李林甫、杨国忠权倾朝野之际,大约天宝三年(744年)之时。当时李白面对权奸贵佞当道,有志难伸,在诗中运用独白的方式,表达了知音难遇的苦闷。

本诗题为《月下独酌》,紧扣“独”字,反复咏叹缺乏知音的孤独寂寞。全诗情感转折、层层推进,从“无相亲”的独,到“成三人”的不独,又由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之独,变为“同交欢”的不独,之后再转为“各分散”的孤独,最后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情怀作结,情感起伏强烈,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意的真切与心绪的转折,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月下独酌》是一首五言古诗,由夜晚独酌表露出诗人孤寂的心境,空有良辰美景却无一人可与自己畅饮,于是举杯邀月,对影共饮,明月、诗人、孤影三者畅饮同欢。然而欢乐之中,却流露出深沉的孤寂感。诗中的情绪由孤独静寂与喜悦欢愉交织而成,虽有与月、影共饮狂欢的气氛,却更反衬出诗人难以排解的孤单寂寞,以及苦无知音的感叹,呈现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点出作者于月下独自饮酒的孤寂心境。“花间”二字显现出众花争妍的盎然生机,花前月下、良辰美景当前,理应是众人欢聚畅饮,但诗人却只能独自喝酒,无人相伴,扣合“独酌”二字,点明了作者的孤独。“独酌”以“独”之静暗显凄清,因为无人相伴,唯有独酌;更因独酌,而生寂寞。此处“花间”与“独酌”两词形成强烈对比,更添愁绪。

由于“独酌”的凄清,作者突发奇想,欲举杯邀月,对影合饮,把遥挂天上的“月”和月光幻化的“影”当成共同欢饮的对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为诗作增添了浪漫的气息。至此有月有影相伴,落寞孤独、形单影只的一人独酌,瞬间化为热闹欢欣的三人共饮。但欢饮背后,共饮的却是遥不可及的月与虚幻不实的影,实是“以乐景写哀情”,呈现出更加深层的孤寂悲心。

由月下独酌转为与月、影同欢,一扫凄清而转欢愉,但令人叹惋的是“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明月虽可绽放光明,却无法实际共饮;影子虽常伴身旁,却无法实际举杯。霎时,孤独冷清又满溢心头,只好“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在只有月、影相伴,实而无知己共饮同乐的情形下,心头虽深沉无奈,却只得忍住伤感,把握这即时的花开美景,莫使韶光轻易逝去。正如同李白另一首诗《将进酒》所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同时,此处“行乐须及春”的“春”字,与首句“花间”一词前后连贯,相互照应。

全诗在“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此二句“转韵”,赋予月、影生命情感。歌舞时,明月倾听歌声流连徘徊,影子随着共舞旋转,三者同欢同乐。但后二句“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慨叹欢聚过后终须一别。醉后离别,明月高挂天空、人影静躺地面的寂寥景象,显现出分散的落寞与哀感。这样由动转静、欢愉喧腾过后的清寂空虚,造成前后强烈急剧的反差,将失落感提升到最高点,外在的狂欢实乃内在更深层的寂寞。

末尾二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道出了作者与月、影结交为友,相约浩渺的天上仙境。月、影无情,但以有情人之心与其交游,展现出一种物我齐一的动人情怀,让不具情感的“物”和深富情感的“我”产生交流。这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与超诣的胸襟,显现出李白豪放不羁、潇洒自在的奇特联想力,给予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赋予月、影生命,将它们比拟为人,邀其对饮、共舞、交游,增强了本诗的抒情性与浪漫色彩。同时,使用了映衬手法,强化诗中的情感,并凸显出全诗主题。如“无相亲”与“成三人”、“同交欢”与“各分散”两两相对,使得“独”与“不独”的对比更加突出。此外,诗中也充分显出李白“诗仙”的豪放飘逸,如“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二句,人与月、影相邀同游仙境的奇异想象,独特的笔法令人惊叹。

李白一生漂泊漫游、浪迹江湖,明月、美酒在其作品之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酒使人消愁共乐,月令人情思满溢;酒、月交会,在诗篇中谱出许多动人的乐章。例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等。而李白在《把酒问月》一诗中,更塑造出一个高洁的明月形象,传递了人生短暂,应该及时行乐的思想,更引发无穷的诗意联想和哲理思考: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全诗由酒起笔而引出月,以神话传说塑造出永恒美好又高远神秘的月亮形象,最后归结到月下饮酒,举杯望月。明月神秘莫测、永恒美好,而人生如此飘忽短暂、转瞬即逝。最后点出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意境层层深入,浑然天成。

(台北市立石牌中学语文教师 陈虹蓁)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