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苏轼《江城子》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09:24

江城子原文

江城子

北宋·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苏轼《江城子》古诗赏析

江城子赏析

苏轼笔下的所有诗词,在我看来,最豪气者为《念奴娇·赤壁怀古》,最深情者为《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最哲理者为《和子由渑池怀旧》,最煽情者为《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最绮丽者,便是这首《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和苏轼其他千古名篇相比,这阕词的知名度可能要稍逊一筹,但是论词的本身,语言之绮丽,意境之华美,可以说是毫不逊色。传说,明代才女叶小鸾死后,父母因思念女儿,请了一位法师为女儿招魂,法师与小鸾的芳魂有这么一句对话:法师问小鸾,曾犯绮语否?小鸾回答:曾犯,团香制就夫人字,镂雪装成幼妇词。绮语即诗词绮丽,读到苏轼的“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我却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这段对话。苏轼所犯的,可不就是法师口中的“绮语”吗。

熙宁五年(1072年),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与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著名词人张先泛舟西湖,揽湖上美景,闻江上筝声,遂作此词。说到张先的名句“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怕是没几个人不知道。君子之交,不问年岁,只要志趣相投,黄口小儿或是白发老者亦何妨?苏轼和张先同属文人,虽年龄悬殊,但他们在西湖之上把酒言欢,诗词会友,恐怕比同辈之人更有话聊。

苏轼上任于杭州时,曾与不少友人同游过西湖,其中有男有女,有文人有歌伎。我很喜欢《泊宅编》中记载的他与钱塘名妓琴操游湖时候的一则小故事。据说,琴操原是官宦人家的女子,因父亲获罪而沦落风尘。她深谙佛经,通佛理,有才名,苏轼很喜欢她。一次,苏轼与琴操同游西湖,苏轼开玩笑说:“假设我是长老,你试着参禅。”琴操笑着答应。苏轼问:“什么是湖中景?”琴操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问:“什么是景中人?”琴操答:“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苏轼问:“什么是人中意?”琴操答:“随他杨学士,憋杀鲍参军。”苏轼问:“即是如此,到底会怎样?”琴操一下子回答不出来。苏轼便说:“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苏轼一语惊醒梦中人,他本意是让琴操从良,但琴操却有自己的想法,她削发为尼,前往玲珑山别院修行去了。白居易一诗令关盼盼绝食而亡,苏轼一句话令琴操削发为尼,不得不佩服诗的感染力,短短几十个字,藏在其中的,却赛过长篇大论的大道理。

《江城子》这阕词所记载的,是发生在苏轼游西湖时的另一个小插曲。词上阕的景色描写,和他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所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有些相似。凤凰山下,雨后初晴,经过雨水洗礼的湖上一片清新的气息,闻之心情舒畅。周遭云淡风轻,晚霞渐渐起来,明丽耀眼。正陶醉于湖光山色的他忽然注意到湖上一朵开过的荷花,她虽已过了最美的初放时节,但美丽依旧。花的美,不仅仅在她光鲜的外表,更在其内涵,何况是这被誉为花中君子的荷花呢。

美景尚在眼中,目不暇接,此时湖上传来一阵空灵的弹筝之声,声音之美,让人感觉到这弹筝之人必定是位容颜明丽的佳人,不仅人为曲子而醉,就连那对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也似十分倾慕弹筝佳人的美丽,它们在湖上盘旋,徘徊不忍离去。只可惜这曲声太过哀婉,让人心中泛起一丝悲凉。湖上朦胧的雾霭听了,慢慢收敛而去,天上绚丽的云朵听了,也渐渐褪了颜色。如此哀婉的曲调,仿佛是湘水女神湘灵所奏,她默默诉说着自己的哀伤,无意感染他人,却在冥冥中唤起了他人的共鸣。这大概就是景中有曲,曲中有景了吧。

曲声不断,凄凄动人,和着山水间的雾霭烟霞,在来往之人的眼底与心中回荡。能有如此感染力,不知道弹筝人的真实容貌如何,恐怕闻曲声之人,无不想一睹芳容吧。一曲终了,曲终人散。弹筝女子飘然而去,再难听到任何关于她的声音。山水依旧美丽,湖上云淡风轻,水波粼粼,山色青青,只可惜失了曲声,早已没有了先前的意境。抬头望去,唯有青山屹立,倒映在水面之上。此时此刻,眼前的景色越美,越令人怅然。伊人远去,徒留景,景美,却失了旧时颜色。

《墨庄漫录》上说,苏轼词中的弹筝人约三十岁,虽不再年轻,但有着绰约的风姿,难怪她能弹奏出如此引人动情的筝曲。她应该是极仰慕苏轼的,据记载,弹筝女子已经嫁为人妻,见苏轼游湖便跟了上来,希望能以一曲换词一首,苏轼欣然答应,遂作此词。对于女子的外貌,文字记载的并不多,但是能被苏轼誉为湘水女神,女子长相必定不差。而且她的筝声如此传神,犹如仙乐,否则怎么配得上屈原笔下高洁美丽的湘夫人呢?

关于湘夫人的传说很多,一说是娥皇女英,一说是湘水的女神名字为湘灵,又说湘灵与湘夫人是两个不同的人。不过湘灵这一名讳却是很符合湘水女神的身份,湘灵,湘水的灵魂。苏轼用了湘水女神的典故,将弹筝女的曲声比喻出自湘灵之手,不失为对弹筝女的最高赞赏。

词的结尾,“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乃是化用了唐代诗人钱起在《省试湘灵鼓瑟》中所写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而钱起的诗句则出自屈原《楚辞·远游》中的“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仙踪难寻,神仙给人的感觉总是飘渺若无的,曲声终了,弹筝人去,给人的感觉正是如此。伊人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数峰青。

更多苏轼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