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周邦彦《满庭芳》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09:21

满庭芳原文

满庭芳

北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周邦彦《满庭芳》古诗赏析

满庭芳赏析

王安石有句家喻户晓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中的“绿”用法和这首词的“老”、“肥”是一样的。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会完全不一样,学中文的老外看见文言文大概要泪流满面了。

学了这么多年的诗词,我发现,一首诗或者一首词,最好的句子似乎很少会在开篇出现。像柳永的千古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当然,很少不代表没有,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大江东去浪淘尽”就是特例。个人觉得,周邦彦这首《满庭芳》,写的最好的要数开篇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了。而这句中,“肥”字是最生动的,词人没有用“熟”也没有用其他字眼,偏偏选择了这个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字来形容梅子,给人一种生命感,让人看见了心里不禁这样想,哦,梅子是活的,她会长大,会变肥。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抵也是这种感觉。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这句一语双关,既是议论景色,也是感慨自身。幼莺在风中渐渐长大,渐渐苍老,梅子在雨中渐渐成熟,渐渐凋落,而词人自己也一样,在岁月中渐渐变老。时光不等人,一去不复返。然而,周邦彦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写这阕词的时候,周邦彦正担任溧水县的县令。县令属于品级非常低的官员。虽然周邦彦不像苏轼那样到处被贬,也不像陆游,在朝廷中处处受排挤,他一个七品芝麻官,也没人费心思去对付他。他惆怅是因为他多年来一直是个小官,在各个州县来回调动,调来调去官阶却没有升上去。而周邦彦是个有上进心的人,他很想得到皇帝的重用,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只可惜一直没能如愿。久而久之,周邦彦厌倦了这种生活,大概他觉得,以他的才学却总在县令的位置上徘徊,太过屈才了。与其这样继续碌碌无为下去,还不如离开官场,归隐田园来得自在。

周邦彦任知县的溧水县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也算是江南一带,离他的家乡钱塘不远。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正是溧水的景色。幼莺在风中一天天长大,梅子在雨水的滋润下渐渐成熟。正午的太阳很烈,将树影投在地上,洒下一地斑驳。溧水县的地势比较低洼,正好靠近山,因而雨水很多,树长得很茂盛。此事正值黄梅雨季,气候潮湿温暖,衣服上也微微有种湿漉漉的感觉。他燃上一炉香来熏衣服,要将衣服彻底熏完,要费不少香料。

炎炎夏日,词人站在小桥边,看乌鸢鸟在山间无忧无虑地飞翔,看桥下的绿水潺潺,水波荡漾,忍不住发出感慨。唉,还是当一只鸟儿好呀,可以自得其乐,无拘无束,做人要天天为这烦恼为他忧,实在是愁煞人。如此,他不禁想到了当年大诗人白居易遭贬谪后泛舟九江之事。看眼前遍地黄的芦苇和苦竹,虽未被贬,他和被贬之人的处境还有心情竟是那样地相似。这样的愁苦,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他羡慕山中自由的乌鸢,希望自己能跟它们一样自由飞翔。但他的人生却像春去秋来的燕子,每年南来北往,四处漂泊,常年栖身在别人家的屋檐下。这里的“别人”,暗指朝廷。周邦彦作为一个七品小官,却经常被派来派去,没有一个稳定的居所,不正像寄居他人屋檐下的燕子么。他自己当然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命运如此,却由不得他选择。

看了这么多,想了这么多,词人的心也开始乏了。他自我安慰,且不去考虑那么多朝廷上的事吧,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属于你的,怎么求也求不来。还不如坐下来痛痛快快喝几杯,及时行乐,借酒消愁。因为常年的漂泊已经使他身心疲惫,他厌倦了这样的日子,再也受不了管弦的繁复音调了。他只想清清静静地过完下半辈子,不被尘世所扰。就在这歌舞酒宴的地方,安置好床榻,正好喝醉了他可以好好睡一觉。

歌舞酒宴处,也指朝廷。朝廷中是是非非太多,正如丝竹不断的酒宴,处处欢声笑语,不得清净。

陶渊明说,“既自以心为形役,觉今是而昨非”,但凡走上仕途的人,不少人有跟他一样的感觉,但是能真正做到抛开一切世俗烦恼,回归田园的,却寥寥无几。身不由己,大概就是他们最大的悲哀吧。

更多周邦彦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