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大唐深处的两个图腾-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7 08:53

刻在大唐深处的两个图腾

唐朝留给了后世很多精彩回忆,唐朝的风流已经舞了千年,仍旧不衰。在唐朝的风流里,文身与画壁成为符号,它们就像是刻在唐诗深处的两个图腾,没有被岁月的风沙所掩埋。

人们越是欣赏某位诗人的诗,其普及程度就会越高,流传范围也会越广。说到流传范围广,就不得不提到白居易。

白居易被贬江州后,曾经给好朋友元稹写过一封信:“从长安到江州,在这三四千里的路上,我遇到了许多的客栈和酒楼,它们的墙上、柱上,到处都有我的诗,男女老少人人都能够背诵我的诗。”白居易非常高兴自己的诗能受到大众的喜欢。而诗写得越好,名气也就越大,喜欢的人就越多,流传得也就越广,这成为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众多白居易的 “发烧友”中,有一个人最为奇特,他的崇拜方式也非常疯狂。这个人叫葛清,就是《酉阳杂俎》中 “白舍人行诗图”中的主角。现代年轻人常常为了买签名书、看首映场、听音乐会,不惜在寒冬腊月或三伏天排上几个小时的队,到了现场还又哭又笑、又跳又叫,常常给人一种疯狂的感觉。但和葛清比起来,这些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葛清是白居易的忠实粉丝,忠实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文身。

葛清的身上文的不是青龙白虎、麒麟貔貅什么的,他是全身刺字:前胸后背,手臂大腿,他的身上一共文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诗。而且他对这些诗的位置还特别熟悉,别人问起白居易的哪句诗,他都能指着自己的前胸或者后背说,你说的这首诗就在这里。别人一看,果然是在他指的那个地方。他这样走来走去,很像一块流动的诗板,所以大家就叫他 “白舍人行诗图”。

古人讲究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葛清为了表达对白居易的崇拜之情,竟然遍身刻字,可见他对白居易诗歌的狂热和痴迷。如果敢于大胆假设的话,或可推测他得到了父母妻儿的认可,他们全家都是白居易的 “发烧友”也说不定。

茫茫沙漠,狂风乱舞,飞沙走石。一座酒楼孤独矗立在黄沙中。楼外悬挂着一块千疮百孔的破布,迎风招展、历尽沧桑。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样的场景多出现在武侠电影里。但实际上,这些导演都不是凭空想象的,他们只是借助科技手段,完成了对历史生活的还原与再现。古代酒楼外面其实一般不挂木质的牌子,更没有如今的霓虹闪烁,他们通常都是挂一面旗,也就是一块布,上书几个大字 “某某酒家”。这种酒亭,因为挂了面旗子,所以叫作 “旗亭”。唐代有个著名的赛诗故事,就是发生在旗亭中。

开元年间的一天,冷风嗖嗖,雪花飘飘。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相约去酒楼饮酒。诗人们碰到一起自然就畅谈诗歌,这是共同的爱好,也是大家的长处。聊着聊着,忽然见一群歌女走进酒店,登楼献唱。按照唐代的习俗,歌女们唱的都不是流行歌曲,而是七言或五言的流行唐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人们通常只知道宋词是用来唱的,却很少有人注意,其实唐诗在唐代也是可以唱的,它本身就是流行乐曲的歌词。

三个诗人一看歌女上来,顿时来了雅兴,于是相约说:“咱们几个平素都觉得自己颇负诗名,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这次咱们较量一下,看这群歌女唱谁的作品多,就说明谁更有名、更受人喜欢。”

不一会儿,有一个歌女起身唱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刻在大唐深处的两个图腾-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这首诗不像普通 “送别诗”那样极力渲染离情,而是以寒雨、孤山来衬托自己的孤独。虽然没有直说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但却想象着朋友们对自己的思念,而且叮嘱说,假如他们问起我的话,一定要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冰一样纯洁、玉一样高贵。用冰和玉来映衬自己的志向,深藏了巧妙的语言功力,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是上乘佳作。王昌龄一听唱了他的作品,非常高兴,就用手指在墙上画了一道记号:“一首了啊!”

过了一会儿,第二个歌女站起来唱道: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

——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节选

高适一听很高兴,也在墙上画了一道:“有我一首了啊!”接着,第三个歌女站起来又唱了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王昌龄赶紧又在墙上画了一道:“两首绝句了啊!”

这时候,王之涣开始郁闷了。本来觉得自己很出名,可这些歌女竟然没人唱他的作品,他感觉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就转头对高适和王昌龄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那个最漂亮的歌女不是还没唱吗? 如果她还唱你们的作品,我就甘拜下风,再也不与你们争短长。”话音刚落,王之涣说的那个最漂亮的歌女便站起来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这首《凉州词》虽是一首怀乡曲,却写得慷慨激昂、雄浑悲壮,毫无半点悲凄之音。“黄河远上白云间”,既有奔涌磅礴的气势,也有逆流而上的坚韧;一片孤城,羌笛何怨,将冷峭孤寂的情思脱口而出,却没有消极和颓废之感,万丈雄心与盛唐气象如水银泻地,流畅自如。

诗人们听到歌女果然唱了王之涣的诗,都禁不住哈哈大笑。歌女们不明就里,赶紧跑过来问:“几位大人在笑什么呢?”三人高兴地说:“你们唱的都是我们写的诗!”歌女们纷纷施礼,随后邀请他们去喝酒,大家又是作诗又是唱,非常愉快。这就是著名的 “旗亭画壁”的故事。

旗亭画壁的浪漫,葛清文身的痴狂,带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唐朝风流。这风流的背后,体现的是唐朝人对诗歌的眷恋、对诗人的崇拜。他们想把诗歌凿进墙壁里,刻在自己身上。这宛如两个图腾,昭示着唐朝的风流与不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