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怀古》原文翻译赏析-马戴-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时间:2024-02-06 06:24

唐诗三百首第156首马戴的《楚江怀古》,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诗。诗人初贬龙阳尉,途经洞庭,借怀古之名,写洞庭之景,诉心中之怨。尾联以怀《楚辞·九歌》中之云中君,引出对屈原吊怀之情与自比之义。情景契合,清秀淡远,情致深婉。

楚江怀古作品原文

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楚江怀古》原文翻译赏析-马戴-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楚江怀古译文注释

译文一

江上露气蒙蒙凝聚着寒光,暗淡的夕阳照向楚地山丘。

洞庭湖畔的林中猿猴啼叫,人坐在木兰舟上缓缓漂游。

宽广的洞庭湖面升起明月,苍山中夹带着奔泻的江流。

可惜看不见天上的云中君,整夜里唯有独自怀古悲秋。

译文二

露气凝聚着寒冷的光芒,黯淡的夕阳落下了楚地的山峦。洞庭湖畔的树林间响起了猿猴的哀鸣,我乘坐着木兰所做的香舟飘荡在水上。广袤的湖泊啊,当此明月初升,在苍茫的山势间湍流纵横。到哪里去寻找那云中仙人啊,我整晚都徒然地为秋天而悲伤。

注释

微阳:微弱的阳光,指夕阳。

木兰舟:木兰即辛夷,是一种香木,以木兰为舟,有自诩高洁芬芳之意,语出《楚辞·九歌·湘君》中“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句。

云中君:古代楚地所崇敬的云神,《楚辞·九歌》中即有“云中君”一篇,以祭祀云神。

《楚江怀古》原文翻译赏析-马戴-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楚江怀古作品鉴赏

赏析一

后人点评:

清人吴瑞荣:诗至会昌,气最薄而情最幻。薄极乃幻,幻则无复能厚之理矣。此间关系气运甚微,恐主之者非人事也。(《唐诗笺要》卷六)

唐宣宗大中初年,原在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从北方来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滨,马戴触景生情,追慕前贤,感怀身世,写下了《楚江怀古》五律三篇。这里所选录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诗人描写了洞庭湖的风景,通过对屈原的凭吊,抒发了欣羡屈原的情怀,表达了苦闷忧伤的心境。全诗含蓄深沉,苍凉雄浑。楚江,这里指湘江。

首联写景,先点明薄暮时分,江上雾气初生,露气迷茫,寒意侵人,夕阳西下,渐逼楚山。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色,隐约透露出诗人悲凉的心境。

颔联继续写景,上句写物,入耳的是阵阵的猿鸣,入目的是洞庭湖边的秋树;下句写人,也就是诗人自己,驾一条木兰舟,漂流江上。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屈原的诗歌:“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涉江》)。诗人泛舟湘江上,对景怀人,想到屈原。

颈联两句分别从水、山两个角度写夜景,黄昏已尽,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折反映出诗人远谪的孤单落寞;“苍山夹乱流”的迷乱,正好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彷徨。

尾联才点出“怀古”的主旨,以悲愁作结。诗人俯仰于楚江天地间,不禁想起了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不见”与“自”相呼应;“悲秋”二字点明孤独悲愁之意,同时在时间和节候上与开篇相呼应,使全诗在错综变化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

全诗借景抒怀,清丽婉约,情真意切。

赏析二

此诗当为马戴被贬为朗州龙阳县尉时所作,因龙阳地近洞庭。诗中抓住了两个代表悲凉的意象,一为秋季,二为楚地。所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诗人被外放偏远之地,又逢秋寒,自然悲从中来。首句“露气”即言秋气,露水反射到人眼眸中的光芒,清冷孤寒,一个“集”字,即将景物带给诗人的凄怆氛围全盘托出。至于楚地,开发较晚,唐时仍属半蛮荒之地,于是见微弱的夕阳落于山后,更觉其冷,再闻洞庭湖畔哀猿啸叫,至此而悲之极矣。

颔联是佳对,虽然“啼”对“在”不甚工,但意境全出,出句为猿、为景、为物,对句为我、为事、为人,仿佛人在舟中,便闻岸上猿啸,猿在岸上,哀声又直刺人心,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个体,便因一段凄怆、孤清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绘成一幅清淡而哀伤的洞庭泛舟图画。即此出现了诗的主体,于是便顺畅地转向颈联,人在舟上远眺,但见湖泊浩大无垠,明月初升,又见苍山重重,包夹着奔湍的溪流。视野瞬间放至极大,于是更见宇宙宏伟,而人之渺小,位于其中,更显孤清。

诗题为《楚江怀古》,但所写均为对洞庭湖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似无怀古意。其实怀古只在结末一句,言“云中君不见”,此云中君为楚地上古之云神,秋高气爽,明月高升,自不见云,因有此谓,然而其中暗指,却是创作过《九歌·云中君》的屈原。屈原因不合流俗,见嫉而遭放,最终投汨罗而死,屈原的诗篇,很大一部分都是借祭祀神仙,或者思恋爱人来表达自己虽杰出而不为君所用,虽高洁而不为世所容的悲怨,诗人就此怀念屈原,所表达的也是此种含义。所以前面才会有“木兰舟”之句。

全诗悲秋,从写秋景起,并融入乘坐木兰舟的自己于宏伟画卷之中,最后仍以“竟夕自悲秋”为结,其中“自”字,更见这份对于个人遭际的悲感是徒劳无益的,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正如屈原也要以殉国而终一般。所谓“怀古”,本为伤今,所以怀古虚点,伤今却实写,笔法非常新颖,在怀古诗中可谓独树一帜。

至于此诗的风格,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此诗以清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然而“广泽”、“苍山”一联,眼界阔大,却非“清微婉约”四字所可以概括,大抵晚唐诗从高华雄厚向清微婉约转化,而马戴此作恰居中流,雄厚或有不足,却还未彻底堕入婉约之流俗。

赏析三

唐宣宗大中初年,马戴因直言获罪,被贬为龙阳(今湖南常德)尉,此诗是作者被贬谪到龙阳时于楚江上所写的。首联写秋寒,写薄暮。二联以猿啼与孤舟写楚江夜航的凄寂,格调高昂。三联写楚江周围的景色,境界壮阔。末联才由楚江风物想到传说的云中君,作者为不见云中君而竟夕悲秋,实际也是借古自伤,抒发自己贬谪远地的抑郁哀伤。

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尉,从北方来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滨,触景生情,追慕前贤,感怀身世,写下了《楚江怀古》五律三章。这是其中第一篇。

秋风遥落的黄昏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雾气迷茫,寒意袭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委婉地流露了诗人悲凉寥落的情怀。此时此地,听到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鸣,看到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黄昏已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回味不尽。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楚江怀古》,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

《楚江怀古》原文翻译赏析-马戴-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楚江怀古作者简介

马戴

字号:字虞臣

籍贯: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

作品风格:优游不迫,沉着痛快

诗人小传:

马戴(799年~869年),字虞臣,定州曲阳(今天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诗人。他早年屡试落第,因此到处漫游,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曾隐居于华山。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始中进士,后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天湖南省汉寿县)尉,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博士。

马戴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尤以五律见长。他与薛能、顾非熊、殷尧藩等友善,均有诗篇往来;又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唱酬尤多。《全唐诗》存录其诗二卷。

楚江怀古扩展阅读

楚江怀古其三

唐·马戴

野风吹蕙带,骤雨滴兰桡。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阴霓侵晚景,海树入回潮。欲折寒芳荐,明神讵可招。

马戴共作过三首《楚江怀古》,《唐诗三百首》所选为第一首,上面则是第三首,应当统合来读。第一首虚点怀古意,第二首纯写景物以抒情,此第三首则怀古意最为浓厚,从“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一联即可看出,诗人所怀的正是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古代楚地诗人,以他们高洁的品德来自况,也以他们遭际之不幸来对比自己坎坷的宦途,从而一吐胸中垒块。

【相关阅读】

更多马戴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