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氏女》原文翻译赏析-韦应物-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五言古诗 时间:2024-02-06 03:21

唐诗三百首第31首韦应物的《送杨氏女》,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一卷五言古诗。这是一首送女儿远嫁的送别诗。女儿出嫁,本是喜事,但诗人身为人父,心中终是不舍。更因妻子早逝,这个乖巧的大女儿从小就姐代母职,照顾抚育幼女,因此诗人心情更形复杂而沉重。留既不能,去又难以割舍,大江轻舟,离情依依;叮咛训诫,情真语挚。最后以幼女对长姐依依之情作结,言语质朴,却深情地演绎了父女、姐妹间的天伦之情。

送杨氏女作品原文

送杨氏女

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送杨氏女》原文翻译赏析-韦应物-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送杨氏女译文注释

译文一

整天里心中悲伤又痛苦,出嫁前家里又悲悲戚戚。

女儿今天就出嫁到杨家,需要乘船沿江逆水行舟。

可怜你们从小没有母亲,我抚育就更加慈祥温柔。

妹妹曾被姐姐抚育照顾,如今姐妹分离痛哭不休。

见此景我心中柔肠欲断,女大当嫁哪能把你再留。

从小丧母缺少闺中教导,能否侍奉婆母令我担忧。

幸而嫁的是个良善人家,他们爱怜你可减少怨尤。

为人定要崇尚清贫节俭,嫁妆又何必要完备丰厚。

你要孝顺恭敬遵从妇道,仪容举止应和顺守规矩。

你和我们离别就在今朝,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平日闲居还能自我排遣,临别的伤感却一发难收。

回来后看我年幼的女儿,悲伤泪珠沿着帽带淌流。

译文二

一整天都悲伤难禁,临出门前更觉长路悠远。我的女儿如今正要出嫁远行啊,乘坐小船溯江而上。想起你们因为丧母而缺乏照应,我抚育你们就更是慈爱、温柔。小女儿是被大女儿养大的,两人分别之际哭个不休。面对此景,我愁肠百结,然而女大当嫁,终究是无法挽留的啊。

女儿从小就缺乏妇德教育,将来是否能侍奉好婆婆,实在让我担心啊。好在托付的是个好人家,应该能够受到信任和体恤,也大概不会有什么过失。我向来崇尚安贫、俭朴,所以嫁妆也不必要搞得太周全。只希望女儿谨遵妇道,孝顺恭敬,仪态、举止,都要符合夫家的规矩。今晨就要别离啊,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再见到你。我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安慰自己,但临到分别时突然泪流难忍。送走长女,归来又见到小女儿,那眼泪更是沿着帽缨不住地往下流啊……

注释

杨氏女:应为“韦氏女”,因嫁与大理评事杨凌,古时女子出嫁则随夫姓,故称“杨氏女”。韦应物有二女,此为长女。

戚戚:悲伤貌。

无恃:没有母亲,古称父母为怙、恃,故丧父为失怙,丧母为失恃。

阙内训:欠缺闺中关于妇德的教育,阙本有豁口意,后引申为欠缺。

姑:这里是指婆婆,古称公婆为舅姑。

令门:令有佳美意,令门就是好人家。

任恤:信任体恤。

无尤:没有过错,尤是过失意。

资从:指嫁妆。

容止:态度和举止。

猷:规矩、法则。

何秋:一年一秋,故可以秋代年,何秋即何年意。

居闲:平常、平素。

收:指收泪。

缨:古时男子戴冠,冠带结于颌下,下垂部分即为缨。

《送杨氏女》原文翻译赏析-韦应物-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送杨氏女作品鉴赏

赏析一

父母别离子女,总是万般悲恸,而韦应物嫁女之悲,或许又倍于常人。一则当时闺中女子例不出外,估计自降生以后就一直待在父亲身边;二则韦应物丧妻已久,他既当爹又当妈将二女拉扯长大,其宝爱程度恐为双亲家庭所不及;三则长女非常早熟、懂事,既能相助养育幼女,可见颇为家庭操劳,如今一去,家似残破。所以这首诗情真意切,状父亲之爱女已臻极致。

开篇先写清事端——长女将要远嫁,乘船而去,父亲倍感哀伤。结句再写悲伤,诗人本已有了心理准备,但临到分别仍然难免落泪,再归见幼女,想到小女儿也终有出嫁的一天,则此悲更深一层,乃至“零泪缘缨流”。其实将首四句与尾四句相衔接,结构谨严,即是一首好诗,但诗人在中间又添加了长长一段,忽而忆女失恃,忽而见二女相向而泣,忽而又忧女“阙内训”,继而自我安慰“赖兹托令门”,于是告诫女儿要“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最后感叹就此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内容如此繁杂,结构也显混乱,絮絮叨叨,言之不休,表面看来似嫌冗余,其实父悲而别女的形状跃然纸上。此时情味,不繁杂、不混乱则不真,只有如此这般看似纯粹真实境况、语言之直述,才见真实性情,而唯其真,开篇、结句所描写的悲伤况味才有其稳固基础,非寻常庸手所为,端的是大家手笔。

赏析二

此诗是作者因大女儿出嫁感伤而作。诗人早年丧妻,遗下两女,父女三人相依为命。小女儿又是大女儿抚育照顾大的,在大女儿出嫁之时,父女之间,姐妹之间,自然难舍难离,伤感难抑,倍觉悲切。此诗字里行间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优良传统,极写了骨肉情深,情辞恳切,字字感人肺腑,是一首情真意深的好诗。

本诗为诗人送大女儿远嫁的伤别之作。诗人早年丧妻,遗下两女,父女三人相依为命,感情颇为深厚。小女儿又是大女儿抚育照顾大的。在大女儿出嫁时,父女、姐妹之间自然难舍难离。诗人真切描写了惜别情景,表现了父女、姐妹之间的骨肉深情。全诗情辞恳切,感人至深。杨氏女,嫁与杨家的女儿。

本诗开篇就道出大女儿即将出嫁之事:女儿将要嫁到夫家,路途非常远。女儿幼年就没了母亲,诗人身兼双亲之职,对女儿很是疼爱。在这分别之时,诗人心中极为不忍。但女子大了出嫁是天经地义的事。诗人只好忍着悲痛告诫女儿嫁到夫家后,应恪守礼仪、谨守妇道、侍奉公婆、操持家务、勤劳节俭。通过这些描写,慈父之爱,骨肉深情,已鲜明地呈现于读者眼前。“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则可作为嫁妆的千秋典范。

《送杨氏女》原文翻译赏析-韦应物-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送杨氏女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作品风格:恬淡高远

诗人小传: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号不详,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他十五岁起即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他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后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宗元)”并称,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他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五律一气流转,五绝、七绝则清雅秀朗,而以五言古诗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乃有“五言长城”之誉。

【相关阅读】

更多韦应物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