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七阳全文注释版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6 22:15

声律启蒙七阳注释版

七阳

声律启蒙七阳·其一

高对下,短对长。

柳影对花香。

词人对赋客[1],五帝对三王[2]

深院落,小池塘。

晚眺对晨妆[3]

绛霄唐帝殿[4],绿野晋公堂[5]

寒集谢庄衣上雪[6],秋添潘岳鬓边霜[7]

人浴兰汤[8],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9],兴常记于重阳。

注释

1、词人:狭义指善于填词的人,广义指擅长文辞的人。赋客:狭义指写赋的文人,辞赋家;广义指擅长写作的人。古诗文习用语。宋晏殊《示张寺丞王校勘》:“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2、五帝: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说法不一。《周易·系辞下》以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为五帝。《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轩辕)、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唐尧、虞舜为五帝。《礼记·月令》以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昊(挚)、颛顼为五帝。《〈书〉序》、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以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为五帝。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即夏禹、商汤、周之文武。《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晋范宁注:“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汉赵岐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

3、晨妆:清晨梳妆。前蜀韦庄《上春词》:“金楼美人花屏开,晨妆未罢车声催。”

4、绛霄:殿名。唐帝:指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小字亚子。五代时期后唐创建者。晋王李克用子,克用将死,授以三矢曰:“必报梁、燕、契丹之仇。”天祐五年(908)嗣晋王之位。与后梁激战十五年,终灭后梁。同光元年(923)即皇帝位,定都洛阳,史称“后唐”。在位期间,耽于享乐,宠信伶人,朝政紊乱。同光四年,伶人郭从谦谋反,中流矢而卒。庙号庄宗。新、旧《五代史》有本纪。新、旧《五代史》均言后唐庄宗李存勖为流矢所伤,崩于绛霄殿之庑下。《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俄而帝为流矢所中,亭午,崩于绛霄殿之庑下,时年四十三。”《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郭从谦反,庄宗中流矢,伤甚,卧绛霄殿廓下,渴欲得饮,后令宦官进飧酪,不自省视。庄宗崩,后与李存渥等焚嘉庆殿,拥百骑出师子门。”《新五代史·伶官传》:“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

5、绿野:即绿野堂,中唐名臣裴度在洛阳所建私家庄园。《旧唐书·裴度传》:“自是,中官用事,衣冠道丧。度以年及悬舆,王纲版荡,不复以出处为意。东都立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又于午桥创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名曰‘绿野堂’。引甘水贯其中,酾引脉分,映带左右。度视事之隙,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酣宴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当时名士,皆从之游。”《新唐书·裴度传》亦载。晋公:裴度封晋国公。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德宗贞元五年(789)登进士第,八年(792)登博学宏词科,十年(794)复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河阴县尉。宪宗元和年间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力主削藩,被李师道所遣刺客斫伤,宪宗用之益坚,遂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二年(817)督师讨平淮西,封晋国公。十四年(819)出为河东节度使。穆宗长庆二年(822)及敬宗宝历二年(826)曾两次入相,后官至中书令。晚年留守东都(洛阳),筑绿野堂以自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唱酬甚密。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6、寒集谢庄衣上雪:本句指宋武帝大明五年(461)正月戊午元日天降花雪(花雪即霰,雪珠),卫将军谢庄下殿,雪积衣上,还白武帝,武帝以为是祥瑞之兆,公卿大臣纷纷作花雪诗。事见《宋书·符瑞志下》:“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唐李商隐《对雪二首》之一:“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即用此典。谢庄(421—466),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美容仪,宋文帝赞为“蓝田生玉”。初为诸王属官,宋孝武帝时任侍中,迁左卫将军。前废帝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卒谥宪。以诗赋名,所作《月赋》为南朝咏物写景小赋的代表作。明人辑有《谢光禄集》。

7、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见前注。鬓边霜:指两鬓斑白。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8、浴兰汤:旧有五月五日沐浴兰汤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目下:“蓄兰。为沐浴也。”《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旧题)隋杜公瞻注:“按,《大戴礼记》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

9、斟菊酒:重阳节有饮菊花酒之旧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声律启蒙七阳全文注释版

声律启蒙七阳·其二

尧对舜,禹对汤。

晋宋对隋唐。

奇花对异卉[1],夏日对秋霜。

八叉手[2],九回肠[3]

地久对天长。

一堤杨柳绿,三径菊花黄[4]

闻鼓塞兵方战斗,听钟宫女正梳妆。

春饮方归,纱帽半淹邻舍酒[5];早朝初退,衮衣微惹御炉香[6]

注释

1、异卉:奇异的草。卉,草的总称,亦指花。

2、八叉手:两手相拱为叉。唐朝诗人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参加考试,叉手构思,叉手八次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五代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温庭筠)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后以“八叉”喻才思敏捷。

3、九回肠:愁肠反复翻转。比喻忧思郁结难解。典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4、三径:语本《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晋陶潜《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5、邻舍酒: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甫《草堂》:“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一作“提榼壶”)。”宋黄庭坚《寄朱乐仲》:“故人昔在国北门,邻舍杖藜对樽酒。”

6、衮衣微惹御炉香:本句出自唐贾至《早朝大明宫》:“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衮衣,古代帝王及王公绣龙的礼服。

声律启蒙七阳·其三

荀对孟[1],老对庄[2]

亸柳对垂杨[3]

仙宫对梵宇[4],小阁对长廊。

风月窟[5],水云乡[6]

蟋蟀对螳螂。

暖烟香霭霭[7],寒烛影煌煌[8]

伍子欲酬渔父剑[9],韩生尝窃贾公香[10]

三月韶光[11],常忆花明柳媚[12];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13]

注释

1、荀: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人避宣帝讳,称孙卿。游学于齐,齐襄王时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至秦,赞秦政治清明。旋回赵,在赵孝成王前议兵。约楚考烈王八年(前255),任楚兰陵令。后家兰陵,著书授徒。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术源于儒而博采众家之长。主“制天命而用之”,重视“征知”,强调“解蔽”,“制名以指实”。主张性恶论,重视“化性起伪”。反对“法先王”,主张“法后王”,尊礼重教。韩非、李斯均从之受学。著有《荀子》。孟: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后世尊为“亚圣”,在儒家学派地位及影响仅次于孔子。详见前注。

2、老:老子,先秦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详见前注。庄: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详见前注。

3、亸柳:垂柳。见前注。

4、仙宫:神仙住的宫殿。亦用以指皇宫。《文选·(江淹)杂体诗·颜特进侍宴》:“列汉构仙宫,开天制宝殿。”唐吕向注:“言宫殿高大,上至天汉。”亦指道观。南北朝沈约《游沈道士馆》:“既表祈年观,复立望仙宫。”梵宇:佛寺。唐宋之问《登禅定寺阁》:“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5、风月窟:欣赏清风明月的场所。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古诗文常用语。宋方逢辰《饯修史宫讲吏部陈大著赴镇赣州》:“醉读题咏呼坡翁,此是太守风月窟。”

6、水云乡: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宋苏轼《南歌子·别润守许仲途》:“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宋傅榦注:“江南地卑湿而多沮泽,故谓之水云乡。”

7、霭霭:形容云雾密集的样子。晋陶潜《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8、煌煌:形容明亮辉煌的样子。《诗经·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宋朱子集传:“煌煌,大明貌。”

9、伍子欲酬渔父剑:本句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子,即伍员(?—前484),字子胥。春秋末年楚国人。父亲伍奢、兄长伍尚为楚平王所杀,只身逃往吴国。助阖闾刺死吴王僚,夺取王位,为行人。佐吴王阖闾攻楚,五战五胜,入楚都郢,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时,败越,越求和,力谏勿许,夫差不听。吴攻齐,子胥谏,又不听。后夫差信伯嚭谗,赐剑令子胥自尽。子胥死后九年,越灭吴。

10、韩生尝窃贾公香:本句典出《世说新语·惑溺》:“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说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寿跷捷绝人,逾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说畅有异于常。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着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余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而垣墙重密,门纸急峻,何由得尔?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使反,曰:‘其余无异,唯东北角如有人迹,而墙高非人所逾。’充乃取女左右婢考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晋书·贾充传》亦载此事,而文字略有异同。西晋韩寿与贾充的女儿贾午私通。贾午偷了晋武帝赐予贾充的异香送给韩寿,贾充发觉之后,就把女儿嫁给了韩寿。韩生,指韩寿,字德真,生卒年不详,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人。贾充辟为司空掾。因长相俊美,为贾充之女贾午所爱慕。二人私通,被贾充察觉,贾充乃招其为婿。官至散骑常侍、河南尹。贾公,指贾充(217—282),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曹魏豫州刺史贾逵子。仕魏尚书郎,累官至大将军司马、廷尉,为司马昭腹心。指使太子舍人成济杀高贵乡公曹髦,参与司马氏代魏密谋。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后升任司空、太尉等要职。更封鲁郡公。咸宁末,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征讨吴国。太康三年(282)卒,朝廷追赠太宰,谥武。贾充因一女(贾南风)为太子(司马衷,即后来的晋惠帝)妃,一女(贾褒,一名荃)为齐王(司马炎弟司马攸)妃,极受晋武帝宠信,权倾天下。

11、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简文帝《与慧琰法师书》:“五翳消空,韶光表节。”

12、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古诗文习用语。宋辛弃疾《鹊桥仙·贺余察院生日》:“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尘沉醉。”

13、“一年好景”二句:本句语典出自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是古诗文习用语,宋人尤其爱用。苏轼诗句太过著名,乃至于宋人叶梦得《鹧鸪天》词径直借用此二句:“一曲青山映小池。绿荷阴尽雨离披。何人解识秋堪美,莫为悲秋浪赋诗。携浊酒,绕东篱。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声律启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