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的探源,词曲的相同与异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06 00:52

曲的探源,词曲的相同与异同

所谓“曲”:

《国语·周》上:“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韦昭注云:曲,乐曲也。

《说文》:“曲,象器曲受物之形。”段注:象圜其中受物之形。

《广雅·释诂》:“曲,折也。”

《礼记·乐记》:“歌者上如抗,下如队(坠);曲如折,止如槁木。”

许之衡云:古之歌即曲也,《尔雅》曰:“声比于琴瑟曰歌,独歌曰谣。”独歌谓无丝竹和之,声比于琴瑟,则应弦合节,一如今之唱曲矣。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段注《说文》:凡委曲之称,不直曰曲。《诗》曰“予发曲局”,又曰“乱我心曲”,《笺》云:心曲,心之委曲也。又乐章为曲,谓音宛曲而成章也。

《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韩诗》:“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按,曲合乐者,合于乐器也。《诗经·大雅·行苇》:“或歌或咢。”《毛传》:“歌者,比于琴瑟也,徒击鼓曰咢。”按:即曲合乐曰歌也。

而“诗”则所指不同。《诗经·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谓作为此歌之词也。故诗词皆指文章而言,歌曲皆指合乐而言。

曲的探源,词曲的相同与异同

词曲之相同点:

(1)皆为乐府歌曲。教坊伎伶所习。曲调之来源,或为民间,或为外来,或出乐工所制造。

(2)均有宫调,均有牌子。牌子同者,体制相同。

(3)唐宋时代,称词为曲,如晁无咎评东坡词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又姜白石词称《白石道人歌曲》。而元明人称曲亦谓词。元明之间人所作《菉斐轩词韵》实为北曲而设。又李玄玉(一笠庵)《北词广正谱》、沈自晋《南词新谱》、吕士雄《南词定律》、吴梅之《南北词简谱》,皆曲律之书也。

(4)词称诗余,曲亦词余。

(5)有些牌子,词曲相同,如北曲之〔干荷叶〕。南曲之〔虞美人〕〔遏金门〕〔一剪梅〕等。《董西厢诸宫调》以及南曲散曲套数中同宋词体制者不少。

(6)词有犯调,曲也有集曲。犯调如〔玲珑四犯〕〔凄凉犯〕〔六丑〕等。集曲则南曲最多,北曲有带过曲。

词曲相异者:

(1)兴盛之时代不同。词盛于晚唐五代两宋,曲盛于元明清。

(2)词贵婉约,曲贵奔放。

(3)词中多比兴,曲主直叙。

(4)词文章内容婉曲,而声调简单。曲则北曲繁音促节,南曲冗曼细腻,曲折愈多。

(5)词有双叠、三叠、四叠者,曲则小令几乎都是单支。

(6)词是一曲,曲则可联成套数。词之大曲虽也联成一套,但中间的遍是重复的,或者两体相缠间的。曲之套数取宫调相同之曲牌数个合成,都不重复。

(7)词不大有衬字,曲则剧曲中衬字最多。

(8)词韵曲韵不同,词平入独押,上去合用。曲则入声派入三声,又可四声通押。同时南曲中又严到阴阳上去,都有讲究。

词境、曲境之不同:

词境:意境,静境,画境。

曲境:人情,动境,戏剧性。

如关汉卿〔双调〕《大德歌》:“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可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冯延巳《归国谣》“何处笛。终夜梦魂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滴”相比。

又如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周德清谓为“秋思之祖”。《曲藻》:“通首是景中的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宋元戏曲史》以此为“元曲小令之表率”。任讷则谓此曲凝重犹近诗余。“此词前三句以九事设境,全属静词,末二句亦是含蓄幽渺之趣,词境多而曲境少。”(《作词十法疏证》)

(据讲稿整理并加标题)

浦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