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的特点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06 00:21

苏轼诗的特点

历来评苏轼诗者,如沈德潜云:“苏子瞻胸有洪炉,金银铅锡,皆归熔铸;其笔之超旷,等于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幻,而适如意中所欲出,韩文公后,又开辟一境界也。”(《说诗晬语》卷下)

赵翼云:“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支,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瓯北诗话》卷五)

苏轼诗的特点

根据两家的评论,我们可以看到苏诗有以下特点:

(1)题材的丰富。苏轼博学多能,他代表他的时代文学修养极高的文人。于经史子集、释道经典,无所不窥,加以到处宦游,生活经验丰富,所以他的诗也包罗万象,内容丰富。苏轼对于人生是爱好的,因此善于对平淡朴素的东西给予诗意的描写。山川名胜,草木鸟兽,都有题咏,为李杜以后的一大家。沈德潜所谓“金银铅锡,皆归熔铸”是也。题材和博物知识只是原料,“熔铸”是艺术的处理。他以诗人的观点、诗人的感受了解和表现世界与人生。

(2)能达。苏轼以为文学要“达”。他说:“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答谢民师书》)苏轼诗歌纵横曲折,无不能达,且能达前人之所不能达。正如赵翼谓“天生健笔一支,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就是说他的诗能够爽快达意,达他人所不能达者。苏轼自负他的文笔,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吾亦不能知也。”(《文说》)又云:“某平生无快意事,惟做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何蘧《春渚纪闻》所引)东坡虽然在说他的文,也可以论到他的诗。他的诗也是笔力曲折,无不尽意,大概以散文的风格写诗。用散文的做法写诗,是宋诗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远从韩愈开始,配合古文运动的发展延续下来。所以宋诗多议论、多说理。苏诗以说理、议论畅达见长。不过诗到底和散文不同,散文纯用论辩逻辑达意,而诗之达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并不只是形似,而是要表达出其精神实质,所以他咏吟山水、人物,都能表现出神韵与动态。他以为最善者能体贴物情、畅达物情,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寥寥数字,生动有致,可谓善于体贴物情,是一种达。“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十四字达尽感慨之情,深入浅出。

(3)多妙悟。苏轼诗多妙悟,含哲理,有理趣。他以诗人的眼光、诗人的感受能力观察世界,了解人生生活,有许多妙悟。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在山景的形象描绘中寄寓着耐人寻味的理趣,实精辟妙悟之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以鸿飞来比人生之际遇,这就并非诉诸感情,而是托于哲理了。苏轼主张自我解放,游于物外。他对于艺术包括诗的见解,不以求形似为满足,而要“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推崇吴道子,更赞扬“摩诘得之于象外”。得于象外,便能够自由解放。沈氏所谓“等于天马脱羁,飞仙游戏”,即是诗意不受题材拘束,能求得象外的真理,而妙悟也须如此。宋诗使人悟理,唐诗动人感情。我们读苏诗,获得许多智慧。“自言静中阅世俗,有如不饮观酒狂。”“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凡此均似得道者言,其所谓道,即象外、物外、超旷之道,亦即庄子之道。而此道与诗相通,与书画艺术亦相通也。

苏轼观物之妙,求物之妙,于日常现实生活的小事物中,发挥其人生哲学,于诗中往往发出其对事物的妙悟,也就是深微的理解。苏诗亦多议论,并不干枯,而是高超旷达的。他用艺术家的态度,爱好人生,摆脱功名富贵的追求,引导读者爱好自然与艺术。

(4)善比喻。苏诗长于比喻,且立意新奇,不落前人窠臼。前述《题西林壁》以观庐山整体设喻,寓发新意。《和子由渑池怀旧》以“雪泥鸿爪”喻人生境遇,已成千古绝唱。苏轼有许多写西湖诗作,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十分通俗、亲切,千百年来成为吟西湖的定评之作,再如“春风如系马,未动意先骋。西湖忽破碎,鸟落鱼动镜”,“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有静看,有动观,山如马,湖如镜,晴云如絮帽,初日如铜锣,喻意贴切,栩栩如生。再看《百步洪》诗中“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这些诗句,其中一连串的生动比喻也令人赞叹不已。

(5)诙谐。有人说苏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的人生观是达观主义的,他襟怀旷达,写起诗来“触处生春”,妙语诙谐。石苍舒喜欢写字,筑醉墨堂,日夕学书,草书颇有成就,请苏轼做诗论书法,苏轼送他诗曰:“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借项梁告诫项羽书不足学的故事幽默地开了头,诗结尾说“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又很风趣地说,不须像张芝那样在绢帛上苦练书法,可以用绢来做被褥。苏轼以花甲之年谪居海南之儋耳,生活很苦,人很消瘦,得知同遭贬谪的弟弟人也很瘦,于是作《闻子由瘦》一诗云:“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童仆。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达观坦然,机趣横生。

(据讲稿综合整理并加标题)

浦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