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风·鸤鸠》原文赏析-诗经《风》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8 01:21

曹风·鸤鸠原文

曹风·鸤鸠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鸤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鸤鸠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诗经

《曹风·鸤鸠》原文赏析-诗经《风》

曹风·鸤鸠赏析

“鸤鸠”就是布谷鸟,又名四声鹃,它的叫声是“布谷布谷”,每年春末夏初,在平原上都可以听到。布谷鸟很奸猾,自己从来不筑巢,它是趁其他雀鸟不在的时候,赶紧跑过去,噗噗噗地把蛋下到人家窝里,下了就跑。那边的雌鸟以为蛋是自己下的,就会帮它孵,结果布谷鸟的蛋总是先孵出来,孵出来以后,它不仅吃人家找来的食物,还会把人家的雏鸟扇下去摔死,等到人家糊里糊涂地把小布谷鸟喂大,布谷妈妈就去把自己的孩子接走。由于观察不细致,过去有很多人看到各种鸟巢里面都孵出了布谷鸟,还以为是布谷鸟和这窝的雌鸟“通奸”,生了野娃娃。这个误会,古今中外都有,所以在英文里面也把奸夫称为布谷鸟,单词就是cuckoo。这首诗的作者也被误导了。他看到曹国搞得乌烟瘴气,从国君到大臣都在“包二奶”,到处都有他们的私生子,就作诗讽刺他们,说他们都是布谷鸟。

1.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2.鸤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3.鸤鸠在桑,其子在棘。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4.鸤鸠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国人。

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第一章是概括性地说:布谷鸟本来是住在桑树上面,它有很多雏鸟:“鸤鸠在桑,其子七兮。”这个七不是具体数字,而是概言其多。一般鸟类孵雏,都只有两个,而雌布谷是这个鸟的窝里去下一个,那个鸟的窝里去下一个,所以它的娃娃就比别人多得多。诗人不明就里,还以为是布谷雄鸟对配偶不专一,所以他接下来就说“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就是说善良、正派的人就不会这样对配偶不忠实。淑人者,有德君子也;仪者,配偶也,对象也;这个“一”是指专一,就是对配偶忠实;“结”是一个比喻,说是淑人君子一旦把心放在什么地方,就像在那里打了一个结一样,非常稳定,这就是“同心结”的出处。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用“同心结”象征男女爱情,很多旅游区都会选一个地方,让恋爱中的男女去挂“同心锁”,那就是现代的“心如结兮”。

从第二章到第四章,这个布谷鸟一会儿“其子在梅”,一会儿又“其子在棘”,还有“其子在榛”,好像是在梅子树上、酸枣树上和榛子树上都去安了“另室”,好像包了很多“二奶”,搞得到处都有它的娃娃。而淑人君子的作风,和它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章里说,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弁伊骐”,就是连腰带和帽子的色彩、纹饰都是确定的。带者,腰带也;伊者,唯有也,“伊丝”就是用作腰带的丝都是确定的;弁者,皮帽也;骐者,青黑色织纹也;“伊骐”就是连帽子的花纹和色彩,也都是固定的。

第三章是夸奖淑人君子不随便变换配偶,认为他们这样做,就是很好的示范,成为榜样,这样的行为还会影响到周围的国家:“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忒者,变更也;正者,示范也;“是”在这里是“这样”的意思;四国者,四方之邻国也。

第四章是设问:如果有这样的淑人君子做榜样,来纠正被国君和当官者带坏了的风气,我们曹国的国运怎么会不长久呢?这就是“正是国人,胡不万年。”国人者,曹国的老百姓也;胡者,何也,是设问的句首词。

这首诗写得很有趣。总的来说,诗人还是与人为善的,没有直接声讨那些坏作风,而是树立淑人君子的正面形象,想通过对比使大家明白:像布谷鸟那样的行为是非常丑陋的。这有点儿像我们今天对某些人只是从侧面提醒,说“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怎样怎样”,而不是直接说“你不能去包二奶”,那样就戳穿了他的丑事,就伤了他的面子了。

因为古代的文人学者缺少动物学常识,从郑玄到朱熹都没有读懂这首诗,他们的解释都是错的。本人作为今天的读书人,得益于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多了一点这些常识,发现只要换一个角度去讲,一下子就说通了。

更多诗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