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21:20

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出自南朝·鲍照的《代挽歌》,原文是:“独处重冥下。忆昔登高台。傲岸平生中。不为物所裁。埏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生时芳兰体。小虫今为灾。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原文

代挽歌

——南朝·鲍照

独处重冥下。忆昔登高台。

傲岸平生中。不为物所裁。

埏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

生时芳兰体。小虫今为灾。

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

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

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

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出处赏析

赏析

关于“傲”字的意思,字典上的解释是“自高自大”。普通人的观念中,无疑是缺点。特别是现代社会,更重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人最重要的生活能力之一。而傲是阻碍人际交往的最重要的性格缺陷。试想,谁愿意看着别人的脸色,受着别人的歧视,陪着笑脸,同傲慢无礼的人来往呢?!

曹雪芹写《红楼梦》,倾注心血最多的是林黛玉。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的抑郁气质收到当时读者的喜爱。但她多愁善感、孤傲刻薄,身边的人都排斥她。贾府的丫鬟婆子背后几乎没人说她的好,小伙伴们对她也面和心远,譬如史湘云到贾府,就很少首先去找林黛玉玩。人们更能接受的是“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的薛宝钗。无论娶妻还是交友,薛姐姐完胜林妹妹,绝无问题。

这就是“傲”的代价。

给“傲”组个词,讨人待见的不多,譬如傲慢、孤傲、骄傲、桀骜不驯。但是,当“傲”和“岸”结姻,别样的情愫油然而生。在“傲”之外,有高大、伟岸元素的存在,让“傲”这天然亏缺的性情染上正义的色彩。

傲岸的人不太容易交往,是因为他们更重视思想交流,同灵魂对话。这样就忽视了现实中的俗人,甚至对不同境界的人鄙视、鄙夷。水至清则无鱼,远离了现实,就会被现实抛弃。

傲岸是一种品质。他通常与卓尔不群、高风亮节为伍。或林涛松壑,抚琴清歌;或把酒临风,心怀高远;或孤舟野岸,独钓寒江。傲岸的人,总在尘世喧嚣之中,固守一份心灵从容。

"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出处赏析

中国文人多傲岸。

古今文人的精神榜样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结果落得个“众果以我为患”,郁郁投江而死。至此,大道通天,而我独踟蹰于自己的精神领地,欲行强国济民之责,却无策马挥鞭之能,叹人心之叵测,哀民生之多艰,遂文讥天下,遗世独立,成为文人的典型特征。

生存的方式有许多种,文人不是不通晓丛林法则。只是无法把高贵的头低下,去迎合世俗的诽谤。他们宁可去赞美狼的孤寂、荒蛮与残忍,也不屑狗的摇尾乞怜,媚世偷生。

如果把傲岸看作风骨的一种存在形式,文人的傲岸,无疑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提起孟子的这个道德标准,很多人想起文天祥、苏武这样的朝廷重臣,其实,细细品来,这个标准,是文人整体性道德风尚。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傲岸,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亦是傲岸。朱自清的傲岸,是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郑板桥的傲岸,是不为有钱人画画。

清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是康熙身边的侍卫,本可以荣华富贵,繁花著锦,可他淡泊名利,无意高官厚禄,却着意诗词文章。他只有短暂的三十年生命历程。但历史证明,成就他三十功名的,不是少年得意,不是宦途无量,而是至性至情的文章。

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果说纳兰傲岸,那么这种傲岸,恰如璞玉,让我们感受到晶莹的温度。

文人的傲岸,体现得淋漓尽致的,非魏晋名士莫属。学者余秋雨称赞他们“一种充满诗意的孤傲美和灭寂美”。阮籍是魏晋名士的代表,他母亲去世了,人们来祭拜,他非但不表示感谢,热情招待,反而一脸蔑视,好像祭拜他母亲是对他的侮辱。有个人在他母亲的灵堂喝酒弹琴,阮籍却高兴起来,和这个人成了朋友。

喝酒弹琴的人叫嵇康。同阮籍一样,嵇康也是傲岸的。嵇康在洛阳打铁,权贵来看他,他头也不抬,理也不理。他的一位朋友山涛推荐他出来做官,他写了一封信,与山涛绝交。这封信传出去后,得罪了统治者,给他引来杀身之祸。临刑时,他从容演奏了一曲《广陵散》,安然赴死!

嵇康谈完人世间最后一曲《广陵散》,把傲岸做到了极致。余音绕梁,后人再奏不出荡气回肠的绝世乐曲,但依然津津乐道于他们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独立特行、不拘礼节的魏晋风度。

《广陵散》的余韵越过陶渊明,越过王羲之,一直飘荡在两晋的上空。东晋灭亡的最后几年,一位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诞生了。他虽然没有赶得上魏晋风流,但传承了魏晋文人的衣钵。

他就是鲍照。材力标举,凌厉当年,骏马轻貂,雕弓短剑,俊逸而傲岸的鲍照。

"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出处赏析

电影《非诚勿扰2》中,李香山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他为自己举行了一场“追悼会”,请亲朋好友前来,作人生告别。未亡人开追悼会,别开生面,令观众拍案惊奇。殊不知1600年前,这样的黑色幽默就曾上演,有人为自己写好墓志铭,唱响死亡的挽歌。这样特立独行的,正是鲍照。

鲍照是傲岸的。他年轻时恃才傲物,但却出身低贱,家庭贫寒。在讲究门第的南北朝,无缘门阀士族无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硬伤。他向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刘义庆不认识他,也没有在意这个毛头小伙。鲍照不死心。有人劝他:你的位置低贱,不要自讨没趣了。劝他的人也是一心好意,不料鲍照傲岸的性子被激了起来,把劝他的人痛斥一番。他说:自古英才异士被湮没而不被世人所知的太多了!大丈夫怎么能因此就自暴自弃,把自己智能收敛起来,终日像燕雀一样碌碌无为呢!这刘义庆也是个大学问家,组织人编写过《世说新语》,听到鲍照的这番话,觉得这小子有个性,就把他提拔为什么的侍郎。

鲍照的人生之路并没有因为刘义庆而通畅。因为不久,刘义庆就病逝了,鲍照的人生又重回到起点。后来他又依附临海王刘子顼,在战乱中不乱兵所害。

鲍照是南北朝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在唐代诗人心目中,他就是诗坛巨擘,能够跟他攀扯到一块儿是莫大的荣耀。杜甫称赞李白诗写的好,就是以鲍照为坐标: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庾开府指庾信,比鲍照整整晚了一个世纪。鲍参军就是鲍照。鲍照做过前军参军、刑狱参军这样的官职,后人称他为鲍参军。诗圣把李白和鲍照放在一起,足见鲍照在诗圣心中的份量。其实李白对鲍照的景仰一点儿也不亚于杜甫。鲍照写过十八首《拟行路难》,李白还觉得不过瘾,继续在鲍照的土地上深耕,又写了属于自己的《行路难》。不仅如此,两人的诗风还很相像,都俊朗飘逸,都意象奇异。两人的个性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恃才傲物,傲岸不羁。

鲍照的《代挽歌》是对自己一生傲岸的总结。

独处重冥下。忆昔登高台。很有意思的两句。“独处”是相像死以后的情形,“忆昔”又是死以后回忆活着的情形。时间就像穿越剧,在冥阳两界穿梭往来。

傲岸平生中。不为物所裁。裁在这里是节制、规范的意思。诗人一生傲岸,最讨厌那些世俗规矩的制约。是的,从贫贱到自荐,诗人一生奋斗,都在与社会门阀制度抗争,都在与命运抗争。他蔑视一切无形的枷锁,把愤然不平之气,发之于诗歌,一如江河迸怒,惊涛裂岸。

从这个意义上,依稀可见魏晋文人的风范。就像接力跑,鲍照把竹林七贤的跑棒接过来,跑完自己的路段,又传下去,交给了李白。

埏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生时芳兰体。小虫今为灾。埏门,墓道的门。白蚁,不就像是那些嫉妒陷害的宵小吗!自己芬芳高洁的身体,却被糟蹋玷污。

傲岸的灵魂,总是一脉相承,受到世俗的妒恨和诽谤。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因为自己的风姿绰约,被那些丑陋的人污蔑为妖冶淫乱。屈原如此,李白亦如是,否则不会发出“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的感慨!至于嵇康们,更被小人视作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写尽死后的凄凉。鬓角的头发全掉了,只剩一个枯髅依偎着青苔。但这只是形体上的变化,更让人难以忍受的,生前喜好饮酒,现在,墓前的贡盘里,只摆放着青梅这样的素食贡品。

死去元知万事空。没有人会想起,这里曾经埋葬着孤独而高贵的灵魂。即使有人来祭奠,也忘记了生前的喜好和追求。被人记忆不容易,被人理解更不容易。

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彭越、韩信、廉颇、蔺相如,这些名字闪烁着人性的光彩,但他们的肉体早已腐烂,成为田地里的一抔枯灰。壮士都已经死尽了,我们追随他们而去,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鲍照原不想做诗人的,他的偶像是彭越、韩信、廉颇、蔺相如这些壮士。他想建功立业,做纵横疆场的英雄。但低贱的出身、小人的嫉恨,让他不得不以傲岸的姿态维持自己的尊严,在诗歌里一身戎装,呼啸沧桑,在现实中却一夜叹息,孤独成双。

未死的鲍照,已经知道死去的模样。他傲岸地站立,静静地等待故事的结局。

更多鲍照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