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20:22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出自唐·李白的《清平调》,原文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原文

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出处赏析

赏析

四大美女,真正拥有完整爱情的,是杨玉环。西施是勾践为了消磨夫差意志而送给他的,貂是王朗为了离间吕布与董卓而送给董卓的,王昭君是为了和亲而自请出塞的。只有杨玉环,得到了唐玄宗一心一意的爱情,如同初初坠入情网的少年人一般浓烈的爱情。

从唐玄宗开元年间词刚兴起时到唐宣宗大中年间,这一百多年是唐词的缓慢发展时期。皇帝也写了词,唐玄宗李隆基《好时光》这首词比较有名: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他的词名就取自最后三个字。其实这首词蛮让人对李隆基改观的,原来叱咤风云的李隆基也有这么细致的心思,居然关心起女子的婚嫁起来。

前一段是描写一个拥有倾城之貌的美丽少女:少女把发髻梳成宫里最为普遍流行的那种,居然也如此漂亮,秀美的面庞如同莲花一般,身畔也浮动莲花一般的体香。她的黛眉斜飞入鬓,不需要张敞去画了。张敞就是汉宣帝时给妻子画眉的那位,后来他画眉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也成为了夫妻恩爱的典范。前一段,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一个绝世丽人来。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吸取少年时。”而在古代,女子无法建立功业,而只能依靠夫君,那么,嫁娶个有情郎就是她们青春时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因此,李隆基这首词含有规劝的意味,他希望少女们,不要觉得自己拥有倾城容颜就目无下尘,而是要“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珍惜这青春的大好时光,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携手人生路,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首小令,写得委婉而细腻,真不像是出自帝王之手。顾梧芳在《尊前集序》中赞它“音婉旨远,妙绝千古。”又好像赞得有点过。

帝王的旖旎心思,在这里表露无遗。也隐藏了他趁着好时光,及时行乐的想法,因此,应该是他中后期的作品。

唐玄宗是个很有争议的帝王,在他治国前期,励精图治,唐朝达到了全盛。这就是在历史上极为著名的“开元盛世”。

而在他统治的后期,不理政事,沉溺享乐,专宠杨贵妃。他与杨贵妃的故事,通过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而越发流传天下。

唐玄宗是爱着杨玉环的。他们都精通音律,在音乐上是极有共鸣的灵魂知己。杨贵妃不仅容貌绝美,体态丰盈,“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且“善歌舞,通音律”,而唐玄宗恰好也是个音乐高手,两人在音乐上相通相契,唐玄宗甚至把杨贵妃当做自己世界上唯一的艺术知音。《古今宫闱秘记》中记载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因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并不同于单纯停留在杨贵妃的美色上面,而是源自于两人共同的爱好与精神的相契。以色事人,色衰爱弛,而源自于灵魂的吸引往往就能持续一生。这也就是为什么杨贵妃受宠长盛不衰的原因。

《旧唐书》里记载,玄宗曾组建过“宫廷乐队”,选拔子弟三百人,宫女数百人,并亲自为他们作指导。有一次,玄宗用内地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五种乐器开一场演奏会,贵妃欣然参与。当时贵妃怀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两人轻歌曼舞,配合默契,可谓是天衣无缝。

杨贵妃还是个击磬高手,她演奏时“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声,虽梨园弟子,莫能及之”。玄宗为讨得美人欢心,特意令人以温润的蓝田绿玉精琢为磬,并饰以金钿珠翠。每当杨贵妃击磬之时,越发光华耀眼,环佩叮咚。

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所过的奢侈生活,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他们吃一顿饭,要有几十盘美味佳肴,菜肴都是山珍海味,十分精致,味美绝伦。一盘菜的价钱,等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那些皇亲国戚,还争着向皇帝和贵妃进献最昂贵最精致的食品。唐玄宗甚至在皇宫里专门设立了“检校进食使”的官职,专门负责评比各家食品的精美程度。

他爱她,爱到不知怎样表达,于是,就一味地宠她,并爱屋及乌,对她的家人也极其爱护照顾。杨贵妃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杨氏一族飞黄腾达。所以,当时民间重男轻女的风气为之一变,纷纷希望能生个女孩,将来能入宫做妃子光耀家族。正如《长恨歌》所言:“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可惜杨玉环的几个哥哥姐姐并非善类,飞扬跋扈,弄得京城中人人怨声道载。唐明皇却视而不见。

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杨玉环已经极其圆满了。她身边,是傲视群雄,权倾天下的男人,但这男人,能视天下为无物,只要她的一个笑靥,他便心满意足。

这爱情太过甜美,像是餐后碧玉盘中剥了壳晶莹剔透的荔枝。这荔枝也是唐明皇为了讨她欢心而千里迢迢派人送来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出处赏析

唐代三大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都写过关于她的诗。杜甫有《哀江头》诗,叹息她的命运: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

李白的《清平调》则用一支魔笔极力描写她的美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

白居易的这首《长恨歌》就更不用说了,其中诞生了那么多经典的形容爱情的句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但白居易是同情他们的,尽管开头对于君王不早朝沉溺于美色给予了讽刺,但是笔触越到后来,则越是伤感和温柔。

他能给她的,他都给了。“血染江山的画,怎敌得过,你眉间,一点朱砂。”

她坦然受之,这是她爱的男人给她的,她并没有觉得有半点不对。只是,他们并非普通人,他们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天下苍生。他们心中只有彼此,没有其他。如果,他们是凡世中一对平凡的夫妻,只顾琴瑟相和,不管其他,乐得逍遥,是不是更来得幸福。

后来安史之乱,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随驾禁军军士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为了自保,唐玄宗不得已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杨贵妃死了,唐明皇实际上也相当于死了。他生命中的知己已经不在这个世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因此,白居易在写《长恨歌》的时候,笔调也不自觉地由前半部分的讽刺转为了深切的同情,并还在诗中设计了一个唐明皇重遇成仙后的杨贵妃的情节: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并在夜深时,两人情深意重,互诉心语。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据说“雨霖铃”这个词牌名还是源于唐玄宗,《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则与香料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便是以香料为由,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天宝末,交趾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上唯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余步。上夏日尝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子将输,贵妃放康国猧子于坐侧,猧子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时风吹贵妃领巾于贺怀智巾上,良久,回身方落。贺怀智归,觉满身香气非常,乃卸幞头贮于锦囊中。及二皇复宫阙,追思贵妃不已,怀智乃进所贮幞头,具奏他日事。上皇发囊,泣曰:“此瑞龙脑香也!”

后世之中,又有一个著名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帝王,那就是清朝的顺治皇帝。他深爱着董鄂妃。直到心灰意冷,出家为僧。从此,青灯古佛,念珠经卷,朝钟暮鼓,静静了此一生。而那胸中的深爱,始终是无法熄灭的。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出处赏析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