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春恨》原文翻译赏析-陈亮-宋词三百首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2 12:07

宋词三百首第166首陈亮的《水龙吟·春恨》。这是一首伤春之作。上片写春之恨,用大量华丽的辞藻展现绚烂多姿的春景,这正反衬“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的凄凉。下片写人事之恨。词人登高远望的悲凉情绪继续蔓延,归雁的鸣叫,或让词人想起沦陷的北方家园,悔当年不知珍惜,昔日风流都烟消云散;到如今,疏烟淡月,杜鹃声里,人在天涯,空有落寞孤苦之情徘徊心头。此词风格温婉,颇能体现龙川词“幽美”的一面。

水龙吟·春恨原文

水龙吟·春恨

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

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

向南楼、一声归雁。

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水龙吟·春恨》原文翻译赏析-陈亮-宋词三百首

水龙吟·春恨注释

平莎(suō):平原上的莎草。

青丝勒马:用青丝绳做马络头。汉乐府《陌上桑》:“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罗绶分香:指离别。宋代秦观《满庭芳》:“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翠绡封泪:以翠巾裹泪相寄。典出宋代张君房《丽情集》:“灼灼,锦城官妓,善舞《拓枝》,能歌《水调》,御史裴质与之善,裴召还,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水龙吟·春恨译文

译文1

高楼掩映在繁花深处,东风温和柔软画帘半卷。春色染绿了山路小径。平野上嫩草一望无边,丝丝垂柳金黄一片。春日迟迟催促百花盛开,淡淡云彩留住了细雨绵绵,天气忽儿寒冷忽儿温暖。只可惜这芬芳美好的世界,却没有游人观赏,而全都交付给了黄莺春燕。

寂寞时我登上高楼怀念远人,在南楼愁听一声声归雁。想那时一起拔钗斗草,一起骑马游冶,到如今全都已风流云散。还记得分别她轻解香罗相赠,翠袖巾上沾满了泪痕,这其中含有多少幽怨?正自黯然神伤,又见那疏烟淡月,子规一声声悲啼哀啭。

译文2

繁花深处,楼台高耸,画帘半卷,春风轻拂,分外娇软。春已归来,陌上一派青翠,莎草嫩芽柔软,垂杨新叶如金色丝缕。春日迟迟催开百花,云烟淡淡收住新雨,忽而轻寒,忽而渐暖。可惜这繁华似锦的世界,游人还未来欣赏,便都交给了那莺莺燕燕。

寂寞时,且登高怀远,望向那南楼外,听一声归雁。回想当年,那些金钗斗草、青丝勒马的少年人,如今早已风流云散。只有分别时赠我的罗带犹香、翠绡尚绿,裹着我多少眼泪、多少幽怨?念及此,已是黯然断肠,却又见那淡烟薄雾中,月色淡淡,远远又传来断续的杜鹃悲声。

译文3

百花盛开的深处,有一座高楼;柔和的东风吹过,画帘半卷。春天将山路小径染绿,平野上嫩绿的小草一望无际,垂柳依依,金黄一片。春日温暖,催开了百花。云层淡薄,细雨绵绵,天气忽寒忽暖。可惜了美好的景色,没有人欣赏,全都交付给了莺燕。

孤寂时,我登上高楼思念远人,对着南楼询问归雁。想当初一起拔钗斗草,骑马游玩,到如今如风云般消散。分别时,她以香罗相赠,翠袖巾上沾满了泪水,这其中饱含多少幽怨?正在黯然神伤之时,只见烟月迷离,耳边传来子规的悲啼声,时续时断。

《水龙吟·春恨》原文翻译赏析-陈亮-宋词三百首

水龙吟·春恨题解点评

题解

此词别本题作“春恨”,乃伤春念远之作。春光烂漫,却无人赏。过往繁华、旧日同伴已风流云散。陈亮词总体倾向豪迈,少涉儿女情。此词表面虽写春恨,但于婉约中亦不失刚劲苍凉。或认为此词另有怀抱,寄托了恢复之志。清代刘熙载《艺概》亦评其:“言近指远,直有宗留守大呼渡河之意。”

评点

这是一首婉约的抒情之作,通过春日登楼的感触,表达了词人思念中原失地的怀远之情,不同于词人以往雄放恣肆、慷慨豪迈风格的词作。

上片描写迷人的春景,抒发了内心的愁绪。开篇一个“闹”字将花的精神情态烘托出来,也概说了春天之景,煦暖的东风使得春光春色更加明媚动人。那渐长的春日,催促百花绽放;那淡薄的云层,促使微雨暂收;这时的气候最好,不寒也不暖。这些全是春回大地后的景色。本来最能引起人游玩的兴致,但是词人将笔锋一转,说“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紧扣“春恨”的主题,说明今朝因中原沦陷,纵使春色宜人也没有人来赏玩。

词的下片通过写男女的离情别绪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和怅恨之情。因孤寂而登高怀远的主人公,只能对着南楼询问归雁,可见其处境的孤苦。“金钗斗草”三句是对当年赏心乐事的回忆,可现在都没了踪影。“罗绶分香”三句写主人公难以忘记别时之情,难以止住相思之泪,难以排遣久别之怨。最后三句重又回到现实中来,迷蒙的烟月,断续的杜鹃啼鸣,这凄凉的春景更好地衬托了词人孤寂销魂的凄苦心境,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首词布局严谨、结构巧妙,上下片看似无关,实则相连,将词人怅然凄苦的情感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水龙吟·春恨赏析鉴赏

鉴赏

这是一首婉约的抒情之作,通过春日登楼的感触,表达了词人思念中原失地的怀远之情,不同于词人以往雄放恣肆、慷慨豪迈风格的词作。

上片描写迷人的春景,抒发了内心的愁绪。开篇的“闹”字将花的情态烘托出来,也概说了春天之景。那渐长的春日,催促百花绽放;淡薄的云层,促使微雨暂收;这时的气候最好,寒暖相宜。这些全是春回大地后的景色,本来最能引起人游玩的兴致,但词人将笔锋一转,说“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紧扣“春恨”的主题,说明今朝因中原沦陷,纵使春色宜人也没有人来赏玩。

下片通过写男女的离情别绪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怅恨之情。因孤寂而登高怀远的主人公只能对着南楼询问归雁,可见其处境的孤苦。“金钗斗草”三句是对当年赏心乐事的回忆,可现在都没了踪影。“罗绶分香”三句写主人公难忘别时之情,难止相思之泪,难排久别之怨。最后三句重又回归现实,迷蒙的烟月,断续的杜鹃啼鸣,这凄凉的春景更好地衬托了词人孤寂销魂的凄苦心境,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首词布局严谨、结构巧妙,上下片看似无关,实则相连,是一个有机整体,将词人慷慨激昂的情感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水龙吟·春恨》原文翻译赏析-陈亮-宋词三百首

水龙吟·春恨作者简介

陈亮(1143~1194),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原名汝能,后改为陈亮,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孝宗时曾多次上书朝廷,反对和议,因触怒当权者,三次被诬入狱,后归家治学十年。于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提拔为第一,被授以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但还没到任就身亡了。著有《龙川文集》和《龙川词》。

更多陈亮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