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秋思》家书何止抵万金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23:39

家书何止抵万金

关山阻隔,路途迢迢,古人通音问极不方便,晤面一次就更难,因此互通家书就成了最常规的交往手段。彼时造纸虽已相对普及,但成本依旧很昂贵,更不用说丝绸等书写品。故尔古人作书往往不能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成本很高,寻常人家哪能靡费?有不少普通人家依旧用长一尺多宽、厚约半寸、宽两三寸的木板,面积有限,无法装下多少字,只有中简洁一途。这便是古信称为尺牍的因由。

《秋思》并不难解,秋天最能引致思乡,这已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游子想法很多,想说的也不少,心怕有所遗漏,纷乱的思乡情绪,在“临发又开封”的细节里展露无遗。这是典型的“用常得奇”作诗法,即用最经见的语言,表达最难罗致的胸意,诚如王安石所评之“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又如刘熙载所谓“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百般故尔有人推张籍此诗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此者亦罕”(潘德舆)。只有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陇上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赴北庭渡陇思家》)与之相颉颃。

张籍(767—830),张籍的乐府在李杜之后是写得最出色的,时人将之与王建并称为“张王”。其实从出色程度来看,王无疑要略逊一筹,不过他们的师承是一路的,故并称亦无不可。张籍经由孟郊而认识韩愈,屡得韩之提携,并与白居易、贾岛等诗人往还,故尔能从他人身上学习作诗之法。

张籍的《猛虎行》《征妇怨》《寄衣曲》等都是反映残酷现实的好诗,完全是信手拈来,故有“即事名篇”之誉。如《野老歌》就写得非常直白,近乎白话:“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当然张籍也并不是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他对生活乃至对物候都有敏锐的观察,正所谓“偏惊物候新”。他曾作《成都曲》一首:“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对于我这个长期生活在成都的外地人来说,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可以通过这样的诗作来判断唐代的气候比宋代乃至如今都热,因为如今四川只有合川尚有荔枝。当然,对诗歌进行如此研究是竺可桢(通过诗词来作为史料研究中国三千年气候之变迁)、陈正祥(撰有《唐诗地理》)等先生的长项,值得我们专门体会。

张籍《秋思》家书何止抵万金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