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望断漫漫故乡路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23:38

望断漫漫故乡路

唐代的边塞诗,从初唐到盛唐之雄起好战,即便偶有思乡之愁,也有一股不可征服的高迈苍凉之气。如王昌龄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其一)。再到中晚唐的悲苦厌战,国力的盛衰影响到诗人的心境,正如刘勰之的“文变染乎世情”,李益《放上受降城闻笛》,与王昌龄《从军行》相较,一为衰飒断肠,一为旷远刚劲。

夜上受降城闻笛》前两句状景,后两句入情。飞沙皎月,举目凄然,“沙似雪”为仰望,“月如霜”为俯察,俯仰之间,孤城旷地,白雪一片,令人心惊而寒。复闻听悲愁的胡笳音乐,更起断肠之思。“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夜”言其久,“尽”言其多,乡愁齐赴,情何以堪。以致后世有人说:“绝句李益为胜,韩翃次之……‘回乐烽前’一章,何王龙标、李供奉?”(《艺苑卮言》)虽有夸大之嫌,亦可见出此诗历来受诗家评论之高。

李益(748—约829),李益读书做官都算顺利,登进士第,官终礼部尚书,平安终老。但他诗歌里诸般人生况味,却并不让他人,且其诗能以绘画或乐曲的形式传播,名重当时,实属幸运之人。

明胡应麟《唐音癸签》总评李诗道:“李君虞生长西凉,负才尚气;流落戎旃,坎壈世故。所作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歌,至今诵之,令人凄断。”对李益从军诗的评价我是同意,但说其坎壈,我不太同意。李益除了曾入多人幕而四处辗转外,其他并未受过太多之苦。

李诗多慷慨悲壮,但深情细腻之作亦复时见,如“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喜见外弟又言别》)。同时他对民生痛楚的敏锐体察,亦多化为诗篇。“日没出古城,野田何茫茫。寒狐啸青冢,鬼火烧白杨。昔人未为泉下客,行到此中曾断肠。”(《野田行》)此诗奇崛突兀,“寒狐啸青冢,鬼火烧白杨”,堪称神来之笔,故《批点唐诗正声》评价道:“情景俱惨,何必《蒿里》《薤露》耶?”《蒿里》《薤露》千古名作,固然不在李诗下,但李诗踵武其路而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望断漫漫故乡路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