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调·金索挂梧桐》过沈家坞原文赏析-明代朱应辰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4:38

南【商调·金索挂梧桐】过沈家坞作品原文

南【商调·金索挂梧桐】过沈家坞

朱应辰

秋场谷正佳,偃息茅檐下。

只见野水烟芜,露出渔家垞。

村醪不用赊,兴无涯,醉插黄花脸衬霞。

霜清木落菰蒲净,浅碧粼粼漾远沙。

村庄画,柴桑栗里不须夸。

因此先生早赋归来,做个陶潜罢。

《商调·金索挂梧桐》过沈家坞原文赏析-明代朱应辰散曲

南【商调·金索挂梧桐】过沈家坞作品赏析

读《过沈家坞》,给人的突出感觉就是,这是一篇用散曲写的《过故人庄》,两者不仅意境相似,就连押韵也相近。我们不妨将孟浩然的原诗抄录如下:

故人具鸡忝,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们先来分析《过沈家坞》。“过”,是过访、访问的意思。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描写到朋友家里做客的小令。“沈家坞”,即沈家码头,具体地址不详,大概离作者的家乡不会太远。

“秋场谷正佳,偃息茅檐下。只见野水烟芜,露出渔家垞”四句,与孟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语境相同。这是作者应友人之邀到村野散游,到达“渔家垞”(渔村)所看到的四周处处如画的景色。它与孟诗所不同的只是一为山村,一为水乡了。

“村醪不用赊,兴无涯,醉插黄花脸衬霞”三句,与孟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相对。“村醪”,指村酒,即农家自酿的米酒。“赊”,赊欠。宋陆游《纵游归泊湖桥有作》诗:“村酒可赊常痛饮。”“黄花”,即菊花,这里泛指野花。看来,作者在小渔村受到最亲切最真诚的招待,酒不醉人而人自醉。联系作者晚年隐居不仕的生活态度,“沈家坞”这种农家生活似乎使他暂时得到了解脱,并且有了几分皈依了。从“兴无涯”一语看,他的情绪是开朗的,心情也是喜悦的。

作者不经意地在曲中流露出对这个村庄的依恋和赞美:“霜清木落菰蒲净,浅碧粼粼漾远沙。村庄画,柴桑栗里不须夸。”“柴桑”,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西九江西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家乡。在这里,作者把“沈家坞”这个村庄比作陶渊明的归隐之地柴桑。自然,他甘隐林下,散诞逍遥、自得其乐的意趣也就不言而隐了。

果然,作者在曲的结尾就表达了自己坚定的志向:“因此先生早赋归来,做个陶潜罢。”陶渊明不慕荣华富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思想品格和高尚气节,一直是后代士人学习的榜样;陶渊明对淳朴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与曲作者的心情显然也是契合的。

若将朱应辰的《过沈家坞》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两相比较,朱曲对孟诗思想与艺术的继承是显而易见的。两者都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单纯朴实的乡野生活,真挚亲切的人情味融成一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并且衬托出一个与诗歌情调完全一致的精神开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邹自振)

《商调·金索挂梧桐》过沈家坞原文赏析-明代朱应辰散曲

南【商调·金索挂梧桐】过沈家坞作者简介

朱应辰,生卒年未详,字拱之,—字振之,号淮海,别号逍遥馆主人,江苏宝应人。才名与兄朱应登(1477—1527)埒,当时比之“云间二陆”。累试不第,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以岁贡上礼部,遂隐居不仕。晚筑逍遥馆于广泽湖,与文徵明等交游。有《淮海集》《逍遥馆漫抄》等。

《商调·金索挂梧桐》过沈家坞原文赏析-明代朱应辰散曲

更多朱应辰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