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枝儿》泣想原文赏析-明代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10:22

【挂枝儿】泣想作品原文

【挂枝儿】泣想

无名氏

青山在,绿水在,冤家不在。

风常来,雨常来,书信不来。

灾不害,病不害,相思常害。

春去愁不去,花开闷不开。

泪珠儿汪汪也,滴没了东洋海!

《挂枝儿》泣想原文赏析-明代散曲

【挂枝儿】泣想作品赏析

本篇出自明冯梦龙编《挂枝儿·想部三卷》,写多情女子对心上人永无止境、无以复加的想念。

开篇一个鼎足对,是为全篇第一层。三句的结构一样,“青山在,绿水在”是反衬“冤家不在”;“风常来,雨常来”是正衬“书信不来”;“灾不害,病不害”又反衬“相思常害”。三句之中,前两句又是衬托第三句,亦即“冤家不在”“书信不来”衬托“相思常害”。三句之间,不仅是“衬”与“被衬”的关系,还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递进”关系。因为冤家不在面前,所以不得已求其次,见不到人见了书信也好;谁知不仅人不见,就连书信都不来,令主人公更加痛苦,这便是所谓“加一层”写法;在见不到人甚至连书信都没有的情况下,多情的女子不害相思都不行!这样写相思,就显得很自然、很合理,很有点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意味。

第二层则是通过比喻和夸张相结合的方法来写相思。春天去了又来、来了又去,而“愁”却没有随之而去,这是写相思的持久;花儿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而“闷”却没有随之而开释,这是写相思的浓重。那么,这又长又重的相思究竟有多少呢?那可说不清!旁的不说,就看相思化作的泪珠儿吧,它可是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它流到了天涯海角,连东洋大海都被它包容!

本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通过有形之物来陪衬或状写无形的相思。山来了,水来了,风来了,雨来了,痛苦的灾难和疾病来了,美好的春天和花儿来了,最后,泪珠儿也如约而至。一的一切,一切的一,都来了!它们来干什么?来帮助主人公,帮助读者,表现那无尽的相思和相思的苦痛!

用具体的事物写抽象的情感,此法古人常用之。尤其是以具体事物写心中愁苦,古人用得更为精到。别的不说,仅以“曲”的近亲“词”而言,这方面的例子就不胜枚举。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宋欧阳修《踏莎行》)如:“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宋李清照《武陵春》)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白“有名氏”和“无名氏”的词曲作者们是怎样用江河、溪流以至“东洋海”来写相思、愁怀的一脉相承了吧?

(石麟)

《挂枝儿》泣想原文赏析-明代散曲

【挂枝儿】泣想作者简介

蒋琼琼,生卒不详,杭州名妓。据说清王端淑辑《名媛诗纬》中有关于她的序,今已不存。其现存之散曲,谢伯阳《全明散曲》辑有小令6首。

《挂枝儿》泣想原文赏析-明代散曲

更多佚名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