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上小楼》乐闲(十首其六)原文赏析-明代彭泽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3:24

【中吕·上小楼】乐闲(十首其六)作品原文

【中吕·上小楼】乐闲(十首其六)

彭泽

家住在青山岭边,也无有尘世人烟。

我欲要打一个庄窠,盖一座书堂,种几亩荒田。

父母全,兄弟贤,朝朝相见。

我比那做官的少了些愁怨。

《中吕·上小楼》乐闲(十首其六)原文赏析-明代彭泽散曲

【中吕·上小楼】乐闲(十首其六)作品赏析

此曲仍写作者欲过恬淡闲适、令人神往的田园生活,希望“高堂父母安,家庭兄弟翕”(彭泽〔耍孩儿〕《将归兰山拟辞朝曲》套数),真正享受天伦之乐,主题思想与第三阕相同,即表达了对归隐的热切期盼和闲适的深情向往。不过作者在此曲中所流露的感情却蕴含着对是非难断、险恶难测的官场生活更真实、更深刻、更沉痛的内心体验。

与第三阕一样,这首小令依然强调要把家安在远离尘嚣、荒无人烟的青山边上,建一座庄园,盖一座书堂,种几亩田地,只要父母兄弟每天都能见面,和睦相处,与世无争,这比做官不知少多少“愁怨”啊!曲中“青山”“庄窠”“书堂”“荒田”诸意象,既是恬静简朴的田园生活的具体写照,也是他急于远离官场、欲独善其身并寻求精神寄托思想意识的真实体现。在作者看来,父母健在,兄弟贤明,而且常常相见,很少别离,这才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此曲虽直接表现对家庭骨肉亲情其乐融融的赞美,却也使人能隐隐感觉到作者对仕途的险恶与官场的残酷已有非常深切的体验,这才使他对田园生活与家庭骨肉亲情产生了由衷的向往和真挚的赞美之情。田园生活与家庭骨肉亲情给他带来的喜悦和欢乐正是仕途、官场最缺失的。最后一句“我比那做官的少了些愁怨”,点明题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彭泽正直廉洁,功绩卓著,曾两次不自觉地被卷入趋名逐利、互相倾轧的官场斗争,在经历了宦海沉浮的强烈震荡、感受了生命沉沦的忧愁与悲伤后,他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他与世无争处世态度的产生以及关爱亲情的生命意识滋长的根本原因,也是该散曲与其他同类散曲归隐闲适主题形成的现实基础。元张可久〔南吕·四块玉〕《乐闲》小令虽也表达了沉抑下僚、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反映了“远是非,寻潇洒”的傲世情怀,但与此首小令相比,则缺乏彭泽宦海沉浮的痛楚与归隐林下的喜悦,这种区别是由两人不同的人生际遇造成的。

这首小令属于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所谓“志在泉石”之“草堂体”,风格恬淡闲放,温婉自适,同时该散曲未隶事用典,通俗明白,又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平实质朴,本色自然,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当属散曲之上品。另外,作者是以田园隐者而非“做官的”身份撰写该曲的,所以,曲作感情真挚,笔致自然,不似那些失意政客或落魄文人刻意为文造情而自命清高或滥发牢骚以安抚失落的心灵,这也是此曲的显著特色之一。

(李占鹏张毓洲)

《中吕·上小楼》乐闲(十首其六)原文赏析-明代彭泽散曲

【中吕·上小楼】乐闲(十首其六)作者简介

彭泽(1459—1530),字济物,号兑庵、幸庵。兰州(今甘肃兰州)人。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工部主事、刑部郎中。历任徽州知府、河南按察使、太子太保、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总督四川、湖广、陕甘军务。一生严明威猛,清忠正直,谥襄毅。善诗词,工书法,著述颇丰,今多佚。《明史》有传。谢伯阳《全明散曲》辑有小令25首,套数1套。

《中吕·上小楼》乐闲(十首其六)原文赏析-明代彭泽散曲

更多彭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