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塞鸿秋》灶户原文赏析-明代陈铎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2:09

【正宫·塞鸿秋】灶户作品原文

【正宫·塞鸿秋】灶户

陈铎

正当着煎造为公干,只凭着海水供衣饭。

常担着罪过充囚犯,远离着乡井无根攀。

全家住水邦,遍体如乌炭,被商人错认烧窑汉。

《正宫·塞鸿秋》灶户原文赏析-明代陈铎散曲

【正宫·塞鸿秋】灶户作品赏析

“灶户”指的是以海水煎盐的工人。椐史料记载,至少在隋唐五代时期,我国沿海就有农户从事煎制海盐的劳作。盐工们在海边盐场挥汗如雨,制卤、收盐、修滩……陈铎的这首小令是中国诗歌史上较早描写工人在灶旁烧盐劳作的作品之一。

陈铎接触到的社会面之广,是古代词曲家中少见的。陈铎是江苏人,他一定到过滨海盐场,盐民所受的煎熬,在他这首小令中得到了逼真的反映。

“正当着煎造为公干,只凭着海水供衣饭。”这些贫苦盐民一年四季的劳作就是以海水煮盐,所以说“只凭着海水供衣饭”。他们也许就是破产或遭罪的农民,离乡背井来到这千里海滨讨生活,过着囚徒一样的日子:“常担着罪过充囚犯,远离着乡井无根攀”,何时才是个尽头啊?他们遭受着人祸天灾的煎熬:“全家住水邦,遍体如乌炭。”海水煎煮用的是熊熊烈火,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把他们熏得“遍体如乌炭”,以至于到海边来贩盐的盐商,都“误以为”他们是山间的“烧窑汉”了。末句可谓辛酸之极!这些盐商们,也许腆着大肚皮,大把大把地数着钱钞,殊不知这些富人们的财富,正是“烧窑汉”斑斑的血泪筑成的!

陈铎之后,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吴嘉纪,曾一度和贫困的农民、盐民生活在一起,目睹了工人夏天在灶旁烧盐的困苦,写下了一首《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吴诗和陈曲无疑可以对读。难能可贵的是,陈铎之曲比嘉纪之诗早了近二百年。“从文学的角度看,《滑稽全韵》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极大地扩展了散曲的题材范围,开辟了一个广阔的表现天地。它所涉及的生活面之广,无论在曲中或词、诗中都是罕见的。”(梁杨、杨东甫《中国散曲综论》)

(邹自振)

《正宫·塞鸿秋》灶户原文赏析-明代陈铎散曲

【正宫·塞鸿秋】灶户作者简介

陈铎(1454?—1507),字大声,号秋碧,别号七一居士,下邳(今江苏新沂合沟镇)人,后徙南京。官锦衣卫指挥使,工诗,能画,善词曲,人称“乐王”,有杂剧《纳锦郎》《好姻缘》等,词集有《草堂余意》,曲作有《秋碧乐府》《梨云寄傲》等,另有《秋碧轩稿》《可雪斋稿》《月香亭稿》《公余漫兴》等。

《正宫·塞鸿秋》灶户原文赏析-明代陈铎散曲

更多陈铎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