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浮远堂》赏析-宋代戴复古古诗-挣扎在望与不忍望的痛苦中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13:23

江阴浮远堂作品原文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江阴浮远堂作品赏析

“横岗”,顾名思义,山岗呈东西走向,横陈大江之滨,当然是指江阴(今江苏江阴市)北澄江门外的君山。它崛起在平野之间,“下瞰大江”,形势险要。南宋曾在这里设置营寨,视为江防要冲;浮远堂就建在君山绝顶上。之所以用“浮远”来命名,大概是取苏轼“江远欲浮天”的诗意吧。它北面俯视大江,南向鸟瞰环城。沐日月星辰的灵气,揽名山巨川的胜助,被时人许为登临胜地。诗人戴复古以偶然的机缘来到这里,应该感谢命运之神的特别加惠才是,为什么当他登临纵目之际反而说“万里愁”呢?

当然,在诗章里说“万里愁”的,唐人徐浑《咸阳城西楼晚眺》诗就有过这么两句: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蒹葭秋水,杨柳河桥,容易勾起许浑对乡园的思念,从而感到愁思无限,这是可以理解的;戴复古一生不事轩冕,淡泊名利,闲云野鹤般浪迹江湖,又哪来如许深愁呢?

我们还是看看诗章第三句吧——

他最大的愁苦并不是缘于乡思,而是苦于“无山遮望眼”。这更让人匪夷所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诗歌史上之所以被许为千古名句,还不是因为它道出了人们普遍性的感受:放眼远眺,望极天涯,使人何等心旷神怡?记得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登楼赋》中有这么两句: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就是因为他向遥远的故乡眺望的时候,被荆山的高峰挡住了望眼,使他留下深深的遗憾!李白在登上金陵凤凰台的时候,也有这么两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因为浮云遮断了视线,使他苦于不能望见长安。

今天诗人戴复古站在君山顶上的浮远堂前,四顾无碍,视野空阔,没有山峰遮住望眼,这应该是感到快意的事;为什么反而引以为最大的愁苦呢?

读第四句,诗人特意挑出“淮南”这一特定地域空间,总算让我们窥出其中端倪——

绍兴十一年(1141)以高宗赵构为首的南宋小朝廷与金人签订了一项屈辱求和的条约,美其名曰“绍兴和议”,规定以淮河中流为分界线。诗人从“淮南”极目望去,淮河以北的大片领土,本来是神州的锦绣山河,如今沦于金人铁蹄的蹂躏下,弄得哀鸿遍野,满目疮痍,教诗人怎能不愁绪满怀呢?

诗人还写过另一首《盱眙北望》诗:

“北望茫茫渺渺间,鸟飞不尽又飞还。

难禁满目中原泪,莫上都梁第一山。”

还是不要登高远望吧,与其望中所见惹得热泪满襟,倒不如被挡住视线,还落得眼不见为净!

诗人又真的能忍心不望么?登江阴浮远堂和在盱眙都梁山北望这两首诗,不明明都是在望中?情感这东西真是个怪物:望之既不忍,不望又不能。之所以使诗人挣扎在极度矛盾痛苦中,还不是缘于殷殷爱国之情?

尽管在南宋庙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早把国事淡出思维之外,可是远在江湖之上的匹夫们,却从来未敢忘忧国啊!

江阴浮远堂作者简介

戴复古(1167—?)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卒年八十余。江湖诗派名家。

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更多戴复古的诗

阅读排行